“乡”约盛夏丨“巧艺欢歌绘童心,文化浸润助成长”——药香承韵育青苗社会实践队“三下乡”社会实践纪实
为深入推进文化传承与素质教育下乡,发挥医药与艺术专业融合优势,引导青年学子助力乡村儿童成长,山东中医药大学药香承韵育青苗社会实践队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吴店镇孟庄村的小荷学堂,开展“巧艺欢歌绘童心,文化浸润助成长”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激发创造力、培育健全人格”为核心,为当地儿童带来生动的特色课程,用实际行动展现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活动期间,药香承韵育青苗社会实践队精心设计多类课程,结合儿童认知特点打造趣味课堂,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悟:
美术课:烟花扭扭棒,点亮绚烂想象
美术课堂组以“烟花扭扭棒”为主题,从节日里的烟花景象切入,带领孩子们感受光影交织的美感。实践队队员们耐心示范制作步骤:先将彩色扭扭棒剪成不同长度,再用金色扭扭棒做支架固定,最后弯折出烟花绽放的弧度。孩子们专注地跟着操作,指尖翻飞间,一根根扭扭棒变成了一簇簇“烟花”。有的孩子给烟花加上星星装饰,有的用渐变色彩做出“流星划过”的效果。“我要把这个挂在房间里,每天都能看到‘烟花’!”三年级的朵朵举着自己的作品说道,课堂上满是对美的向往。
▲图为孩子们展示用扭扭棒制作的烟花作品 摄影:刘宝硕
音乐课:学唱《小美满》,传递快乐能量
音乐课上,实践队队员以轻快童谣《小美满》为主线,通过分句教唱、动作配合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感受歌曲的温馨氛围。实践队队员们先讲解歌词里的美好意象,再带领大家用轻柔的语调合唱——有的孩子边唱边点头打节拍,有的配合歌词做“开花”“微笑”的手势,还有的主动举手想当“小领唱”。“这首歌听起来心里暖暖的,像被阳光照着一样!”孩子们在歌声中传递快乐,课堂氛围温馨又活泼。
▲图为实践队队员带领孩子们学唱《小美满》 摄影:董凯宇
心理课:交往小技巧,搭建友谊桥梁
心理课聚焦“交往能力”主题,实践队队员通过角色扮演、情景讨论等形式,讲解与同伴相处的小方法。从“主动打招呼”的破冰技巧,到“认真听别人说话”的沟通要点,再到“分享玩具时说什么”的具体表达,实践队队员们用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孩子们理解交往的意义。在模拟游戏中,孩子们尝试主动邀请同伴组队,进一步掌握了实用技巧。“我知道了想和同学玩,可以说‘我们一起组队好吗’!”一位小朋友认真地说。
▲图为实践队队员给孩子们讲解如何与同伴进行交往 摄影:刘昕焱
舞蹈课:童趣律动,绽放活力身姿
舞蹈体验课上,实践队队员先教大家简单的热身动作,再编排融入拍手、跳跃的童趣律动。孩子们跟着节奏摆动身体,虽然动作不够整齐,但都跳得格外投入。“跟着音乐动起来,感觉全身都有劲儿!”孩子们在欢快的律动中释放活力,既锻炼了肢体协调性,也感受到了舞蹈的快乐。
▲图为实践队队员带领孩子们进行舞蹈前的热身准备 摄影:董凯宇
此次活动累计服务儿童25人次,通过课堂反馈,95%的孩子能独立完成烟花扭扭棒制作;85%的儿童掌握了至少3种交往小技巧;在舞蹈练习中,孩子们的肢体协调性平均提升30%,不少家长表示“课程内容有趣又有意义,既能学技能、练表达,还能收获快乐,孩子特别喜欢”。
药香承韵育青苗社会实践队的此次“三下乡”活动,既是青年学子将专业知识与乡村需求结合的实践探索,也是素质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生动实践。通过多样课程,为孩子们搭建了学习与成长的平台,让知识在互动中传递,让能力在体验中提升。未来,团队将继续优化课程体系,推动实践活动常态化,让青年力量赋能乡村教育,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指导老师:时彦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