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激活乡土韵,青春助力山楂红

发布时间:2025-08-01 21:0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雨晨 张高齐   阅读 6.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2025年7月25日,曲阜师范大学“星火电商 筑梦振乡”实践队奔赴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朱山村,聚焦农村电商对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的推动作用以及如何助力农民增收等核心议题,开展了一场深入调研。实践队通过与村民面对面访谈、参与电商直播实操、发放调查问卷、同当地合作社座谈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探究朱山村特色农产品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的现状、困境及未来走向。

特色种植筑根基,销路瓶颈待突破

走进朱山村,漫山遍野的山楂树映入眼帘,红玛瑙般的山楂果挂满枝头,散发着独特的果香。这里的山楂种植已有数十年历史,凭借得天独厚的山地气候,产出的山楂果肉饱满、酸甜适中,富含多种维生素。近年来,村里成立了山楂种植合作社,统一规范种植流程,引入绿色种植技术,山楂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然而,优质的山楂却面临“好货难卖”的困境。合作社负责人无奈地说:“以前我们主要靠小贩上门收购,价格被压得很低,有时候遇到收购商压价,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而且山楂成熟集中,要是卖不出去,就只能烂在地里。”传统销售渠道的单一和被动,让村民们的收入始终在低位徘徊,如何打破这一局面,成为朱山村发展路上的一大难题。

图为实践队员调研山楂收购价格情况。唐烯恬 供图

电商直播开新局,青春力量显成效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我们朱山村的新鲜山楂,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没有打农药,酸甜可口,用来泡水、做糖葫芦都特别好,现在下单还有优惠哦!”实践队员们拿着鲜红的山楂,在合作社临时搭建的直播间里热情地向网友们介绍。为了帮助村民打开销路,队员们提前做了大量准备,研究直播话术、拍摄产品图片、制定优惠活动。直播结束后,队员们还教村民们如何使用直播设备、如何与网友互动、如何处理订单,让他们慢慢掌握直播的基本技巧。

不过,直播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村民们对网络用语不熟悉,在与网友互动时显得生硬;物流包装不够规范,部分山楂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了损坏;品牌意识薄弱,产品缺乏辨识度等。针对这些问题,实践队员们一一记录,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多方发力破难题,产业升级谋长远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朱山村电商发展的实际情况,实践队向村民和合作社成员发放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虽然有部分村民尝试过电商销售,但大多数人因为缺乏技术、不懂运营等原因,对电商持观望态度。“我们年纪大了,学不会那些复杂的操作,还是觉得传统的买卖方式靠谱。”一位年长的村民说道。

针对这一情况,实践队员们专门组织了电商培训班,从最基础的手机操作开始,手把手教村民们如何注册网店、上传产品信息、处理订单、联系物流等。同时,队员们还设计了一份通俗易懂的《电商操作手册》,方便村民们随时查阅学习。

在调研中,实践队员们还发现,朱山村的山楂主要以鲜果销售为主,附加值极低。为此,他们建议合作社发展山楂深加工产业,如制作山楂干、山楂糕、山楂酱等产品。“这样不仅能延长山楂的保质期,还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就算鲜果卖不出去,也可以加工后再销售,降低损失。”实践队员李同学说道。

长效合作共发展,乡村振兴谱新篇

调研结束后,实践队与朱山村合作社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队员们承诺,将定期组织志愿者前来指导电商运营,帮助合作社打造特色品牌,联系深加工企业合作开发产品。同时,实践队还将把调研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整理成报告,为枣庄市相关部门制定农村电商扶持政策提供参考。

合作社负责人激动地说:“大学生们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新思想、新技术,让我们看到了山楂产业的新希望。我们计划注册自己的商标,按照队员们的建议,发展深加工,把朱山村的山楂卖得更远、更好。”

离开朱山村时,实践队员们还为合作社捐赠了一批直播设备,包括摄像头、补光灯、麦克风等,希望能帮助村民们更好地开展电商直播。“我们相信,在电商的助力下,朱山村的山楂一定能走出大山,村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实践队队长坚定地说。

从传统种植到电商赋能,朱山村的山楂产业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农村电商就像一股清泉,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枣庄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让更多的农民尝到数字经济带来的甜头。

图为实践队全体成员合照。刘钊瑗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雨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0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