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接力十一载 童心筑梦启新程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子赴周至司竹镇童心幼儿园开展AI启蒙支教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31 23:4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卢睿喆   阅读 2.9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卢睿喆),7月18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一支充满活力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带着知识与热情,再次踏上了前往周至县司竹镇童心幼儿园的支教征程。十一个年前西安外国语大学就来到这里,一场关于传承、启蒙与童真的故事,在秦岭北麓的乡村幼儿园里温情上演。

一、晨光启程:出征的号角与未知的期待

清晨6:30,晨光洒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门口。实践团队的成员们精神抖擞,在此集结,举行简朴而庄重的出征仪式。快门按下,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笑脸与“出征”的旗帜一同被定格。怀揣着服务乡村、奉献社会的热忱,以及对即将展开的支教生活的憧憬与些许忐忑,队员们踏上了旅途。彼时,他们尚未完全意识到,命运的齿轮正悄然转动,将他们引向一段难忘的经历。上午9点,车辆抵达目的地——周至县司竹镇童心幼儿园。

二、初遇桃源:狭门洞开见童真天地

幼儿园的门庭并不起眼,初看之下甚至显得有些局促。“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语文课本中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意境,在队员们迈进园门的瞬间跃然眼前。那道窄窄的门框仿佛一道结界,隔开了外界的喧嚣,门内则是一个色彩斑斓、充满童趣的“小世界”。赵园长早已等候在此,热情地迎接了远道而来的师生。当队员们还沉浸在这片精心营造、保护着纯真童年的“净土”氛围中时,赵园长一声“孩子们,老师来了!”,瞬间将他们拉回现实。几十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齐刷刷地望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些“新来的大朋友”。孩子们有的乖巧端坐,有的活泼奔跑,场面宛如一场“诸神乱斗”,却也充满了最原始、最动人的生机与可爱。

三、薪火相传:十一年接力,掌心传递的温度

简单的参观后,赵园长将团队引至办公室进行活动对接。“我们这里条件有限,比不上大城市的环境,但是大家需要什么我积极给大家提供,大家放心。”赵园长朴实而真诚的话语,瞬间消除了队员们初来乍到的拘谨,也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士气。对接工作迅速高效地完成。正是在这次交谈中,队员们得知了一个令人动容的事实:十一年前西安外国语大学就来到了童心幼儿园进行支教活动,十一年光阴流转,一批又一批西外学子如同接力跑中的选手,将知识的火种、关爱的温暖,从城市传递到这片乡村土地。“传承”的意义在这一刻变得无比具体而深刻——它是一代代“大朋友”牵起一代代“小朋友”的手,是前辈的足迹为后来者照亮前行的路。这份跨越时空的坚守,正是“三下乡”社会实践精神最鲜活的注脚。

四、AI启蒙:童心播种未来“子弹”

精心准备之后,特色课程正式开启。针对幼儿园孩子的认知特点,团队精心设计了两门人工智能(AI)认知与应用课程。其中,AI认知课程的主讲老师别出心裁地将抽象复杂的人工智能概念,转化成了孩子们易于理解的“朋友”形象:一个全能全面的朋友;一个素未谋面的朋友;一个无法理解真实情感的朋友; 一个需要警惕和思考的朋友。概念的种子以如此生动的方式埋下,一颗名为“人工智能认知”的“子弹”已悄然发射,静待在未来某个时刻,击中孩子们长大后的世界,引发思考的火花。

课堂的高潮无疑是“人机大比拼”环节。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与AI进行了一场故事创作比赛。结果显而易见,孩子们的故事在词汇量、逻辑连贯性上,与强大的AI生成的文本相比,堪称“小巫见大巫”。然而,孩子们笔下流淌出的故事,却闪耀着AI难以企及的光芒——纯粹无瑕的童心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们的文字或许简单,寥寥数语却饱含着最真挚的情感。“多久没有写出这样纯洁的文字了?”一位队员在课后笔记中感慨道。看着孩子们在创作和比拼中绽放的灿烂笑容,队员们仿佛也看到了自己久违的童年。这堂课,不仅是一次AI启蒙,更是一次对教育本质的深刻反思:乡村的孩子可能在知识资源上存在差距,但他们拥有着更广阔自由的空间,守护着更珍贵的无忧无虑的童年。这份源于自然的“尘世净土”,与城市孩子奔波于学校和补习班之间的“高压童年”,形成了鲜明对比。队员们心中不禁浮现鲁迅笔下那充满乐趣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路,感慨道:“我宁可从百草园走到三味书屋,也不愿从学校走到补习班。”这是支教意义的第二次具象化感悟。

五、瓜甜情深:告别与未完的旅程

一天的课程在欢声笑语中接近尾声。当队员们带着些许疲惫走出教室时,幼儿园的安主任早已贴心地准备好了冰镇西瓜。在暑热未消、汗珠如豆的时刻,一口清甜的西瓜入口,队员们由衷地赞道:“嘹咋咧!”赵园长更是热情地挽留大家共进午餐,但队员们不忍再添麻烦,婉言谢绝。离开前,队员们透过窗户,看到孩子们正在教室里安静地享用午餐,那份安然让他们的心也平静下来。步出那道曾让他们惊叹的园门,一位队员下意识地驻足回望,仿佛听见自己正对里面的孩子们说着:“你们要开开心心的长大哦!”同伴的呼唤将他拉回现实。车辆的引擎声响起,载着收获满满的感动与思考,也载着继续传递温暖的使命,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实践团队向下一个目的地进发。

十一年,是一场青春的接力,更是一份爱的坚守。在周至县司竹镇童心幼儿园,西外学子播下的不仅是人工智能的认知种子,更是关爱、陪伴与希望的种子。每一次俯身交流,每一次真诚互动,都在为乡村的孩子们推开一扇眺望更广阔世界的窗。教育的真谛,在这年复一年的“手拉手”中得以彰显——它不只是知识的单向传递,更是心灵的相互滋养,是在代代相传中,让相信知识、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光芒,在每一个年轻的生命中生生不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卢睿喆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4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