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点矿成金,碧水安澜”青年大学生实践团赴杨村煤矿生态治理调研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31 23:0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科林   阅读 2.7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潘俊扬、李科林)“黑”与“绿”之间,只隔一道科技的桥。7月17日山东科技大学安全与环境学院“点矿成金,碧水安澜”实践团走进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杨村煤矿,围绕绿智矿山、矿区水环境健康”主题,展开6h高密度调研,用数据与镜头记录下“黑”矿区蝶变为“绿”引擎的全过程。 

“黑金”向“绿智”转变——杨村煤矿智绘矿山生态蓝图

“绿”而行,向“新”而动。杨村煤矿推动新质生产力、绿色生产力成为发展主引擎。智能干选提效减污,投入使用的TDS智能干选系统,依扶先进的X射线识别与智能图像分析技术,通过毫秒级高速扫描与大数据算法,实现了煤杆的精准分离。昔日选研女工彻底告别了高噪音、高煤尘、高耗水的作业模式,同时也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煤尘排放。 

与主任交流得知,矿井防治水就像给地球做“血液透析”——杨村煤矿建立预警系统,24小时监测泗河“血压”、塌陷区“积水”,用“有掘必探”的铁律为巷道装上“安全阀”;雨前排查、雨中盯守、雨后复盘,把每一滴隐患水都转化为可监控的数据,让地测防治水成为守护生命的隐形堤坝。杨村煤矿成立地测防治水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地测防治水工作中的问题,制定专项改进方案,保证工作的落实推进。建立健全防治水技术管理责任体系,配备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探放水“有掘必探,有采必探,有疑必”的原则,合理制定各工作面防治水措施,明确探放水标准,坚决做到不探水、不掘进。落实上级要求,开展汛期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定矿井排查方案并根据排查情况编制排查报告。

图为实践团参观杨村煤矿智能检测系统

从“碱性红”到“生态绿”——污水治理的杨村方案

杨村煤矿的矿井水处理工艺为:采用“絮凝沉淀 + 过滤 + 消毒”等常规工艺,部分深度处理可能涉及反渗透等工艺。大部分进行了回用,主要用于井下消防洒水、矸石充填系统用水、地面降尘与绿化用水。

图为参观杨村煤矿污水处理站

“水涝洼地”蝶变“希望田野”——薄煤层塌陷地生态治理

通过与主任交流得知,杨村煤矿是典型的薄煤层矿井,煤层平均厚度仅1.2米。开采后虽地表沉降幅度不大,却形成了独特的“微型盆地”地貌。每逢雨季,雨水在低处汇聚,周边高地渗水涌入,导致农田季节性积水。传统的“推高垫低”措施,难阻地块平均高程的下降,自然排水系统难以应对汛期强降雨,“水涝洼地”连片而生。

面对难题,杨村煤矿以“排涝为核心、兼顾生态、辐射灌溉”破题,构建起“泵站+沟渠+桥涵”三级排水网络。此次创新实现“排涝与灌溉”的双向奔赴--新建2座泵站、42座管桥涵,重建35座涵桥,与期工程无缝衔接,织就全域“双循环”水系。涝时排水解困,旱时灌溉保墒,农田抗灾力与生产效能实现跃升。历经两期工程,累计投入约1428万元,工程受益面积达3.93万亩,曾经的“水涝洼地”蝶变为“田成方、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生产样板。

图为实践团在杨村煤矿平安桥合影

正如实践团团长侯粒菲所言“当伴生矿物成为资源、矿井水化作清流,才真正读懂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内涵。”能源安全与生态文明从来不是单选题。在杨村煤矿的实践调研中,向青年阐述者:黑色的煤炭里,也能孕育绿色的未来;而未来的答案,写在今天的每一次技术创新与每一次青春奔赴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科林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9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