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汤浩辉)2025 年7月3日至9日,由珠海科技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清源助农先锋队组成的青年力量,踏上了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西滘村的土地,开启了为期七天的乡村污水治理与改善乡村水质的实践之旅。此次实践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团队旨在通过实地考察、科学分析与技术引入,为西滘村的污水治理贡献青春智慧,推动乡村绿色发展,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初心如磐:以绿为底锚定治理方向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指引下,“清源助农”先锋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目光投向了乡村环境治理这一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的紧迫议题之上,尤其是聚焦于乡村污水处理这一长期被忽视且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不同于城市,乡村污水治理面临来源复杂、基础设施薄弱、居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等多重挑战。团队成员决心将所学专业知识——基质材料科学、遥感技术、CAD技术等,转化为破解乡村污水治理难题的锐利武器,设计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经济高效的污水处理方案,助力西滘村实现污水有效治理,守护一方碧水净土。
为了确保调研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实践团队主动与当地村委工作人员沟通,共同规划调研路线。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团队成员明确了调研的重点,即追溯村民污水排放的源头,为后续的治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与村委工作人员的紧密合作,实践团队不仅能够获取第一手的官方信息,还能够整合多方资源,共同推进“西滘村”的污水处理进程。
图为实践队员与当地村委工作人员出发实地调研前的交流洽谈会议
脚沾泥土:科技助力摸清污水脉络
面对乡村污水治理的复杂难题,实践团队以行动书写着绿色变革的篇章。为精准把握西滘村污水治理的现状与需求,实践团队分成多个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采用徒步调查与无人机航拍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收集污水排放数据。调研中发现,除养殖废水与生活污水直排外,部分区域存在水管错接漏接问题,加剧了水体污染。队员们顶着烈日穿越杂草丛生的路径,穿梭于村间小道,累计采集了十余处关键区域的水样。同时,通过发放问卷、访谈村民,团队收集村民对治理的建议,用“一步一丈量”的坚持,为后续方案制定积累了扎实的一手资料。
图为实践成员实地利用无人机航拍
图为实践成员实地采集污水水体样本
图为实践成员进行问卷调查
技术溯源:解码污水处理的科学路径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掌握知识、创新技术的重要途径。实践团队深知这一点,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当地自来水处理和污水处理的前沿阵地——“西滘村生活废水处理站”,旨在通过实地参观与交流,深入学习水体净化与污水处理的前沿技术。
在村委协调下,团队实地探访西滘村生活废水处理站,系统学习乡村污水治理技术流程:污水先经格栅池拦截大颗粒杂质,再进入微生物分解池,通过弹性填料附着的菌群分解有机物(停留12小时),池顶透气窗与曝气管协同维持溶解氧浓度,显著提升总氮去除效率。 结合西滘村水质特点与经济条件,队员们针对性探讨技术适配性,为“先进技术本土化”提供了思路。
图为实践队员观察自动化污水处理设备的运作流程
步履不停:让生态红利滋养乡村振兴
随着实践活动的圆满落幕,“清源助农”先锋队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思考踏上归途。他们深知,七天的实践虽短,但乡村污水治理之路漫长且艰巨。为了将这次实践活动的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团队成员们决定立即投入到后续的工作中。他们将认真整理调研期间收集到的第一手数据,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力求找出西滘村污水治理的症结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他们还将积极与相关部门和第三方公司进行沟通交流,不断完善和优化治理方案,确保其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清源助农”先锋队在未来将继续关注乡村环境治理动态,持续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让“绿水青山”成为乡村振兴最亮丽的底色。
图为团队成员在西滘村合影留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