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药科大学“艺童前行”青年大学生团队以中医药、科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赋能乡村儿童成长

发布时间:2025-07-31 22:3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嬿川   阅读 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郑嬿川)为深入学习贯彻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战略,广东药科大学“百千万工程”艺童前行突击队于7月14日至24日赴佛山市南海区林岳大道文翰第四小学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中医药+科学”为主题,开启了一场为期两周的“三下乡”暑期公益课活动,累计服务乡村儿童180人次,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精心组织,确保课程实效

突击队坚持“需求导向、专业赋能、童趣融合”原则,联合社区、学校开展需求调研。在开课之前,突击队成员与社区工作人员于文翰第四小学 103 班召开交流会,从物资的准备到每节课教学内容的完善,再到每节课趣味性的提升,队员们都一丝不苟,突击队组建中医药、科学、心理、数字4个专业小组,累计开展试讲评课3轮,邀请校内老师在线指导,对课程趣味性、互动性进行反复打磨,确保教学内容科学精准、形式活泼。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团队成员们的用心,为给暑期乡村儿童带来更好的体验感。

多维课程,助力全面发展

中医药文化体验:

开设中草药特色课堂,指导学生通过“目视—手触—鼻嗅—口尝”四步法辨识山楂、五指毛桃、金银花等常见药材,并在“小小中医馆”角色扮演区体验“望闻问切”诊疗流程;同步教授八段锦养生功法,带领学生一招一式习练功法,感受中医养生“形神合一”的精髓;在此基础上,实践团创新设计“中草药+”系列实践——中草药标本、中草药香囊、中草药印画、中草药趣味游戏。多元场景构建起“学—做—悟”闭环,实现中医药文化由“知识传递”向“素养培育”的深度转化,助力乡村儿童在沉浸式体验中涵养家国情怀与健康理念。

▲图为突击队带领小朋友有四辨法识别药材

科学素养提升:

突击队围绕“摩擦力、重力、反冲原理及流体力学”四大核心知识点,为180余名小学生量身定制“提大米”“反重力锥”“空气动力车”及“非牛顿流体”四项趣味实验,通过“直观演示+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欢笑中触摸科学、理解科学、热爱科学。

▲图为小朋友进行非牛顿流体实验

数字素养启蒙:

为提升乡村青少年数字素养,广东药科大学“艺童前行”突击队又积极开设少儿编程(Scratch)公益课程。课程以“兴趣牵引、思维先行”为原则,系统讲授图形化编程基础概念与操作技能,同步嵌入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人工智能与网络资源,防范沉迷风险。除此之外,团队将把AI辅助教学工具持续融入各类主题课堂,构建跨学科、多场景的智慧教学新样态,为乡村儿童科学探索之路夯实数字基石。

▲图为青年学子开展少儿编程(Scratch)公益科普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

为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艺童前行”突击队面向全体小朋友以绘本《小狐狸卖烦恼》为载体,开设情绪管理课堂,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识别并理解多元情绪及其影响,进而掌握科学调适方法;创新实施“烦恼盒子”匿名互助活动,通过“投递—回信—分享”闭环模式,降低学生心理防御,强化其共情能力与问题解决意识,帮助其构建积极、健康的情绪支持网络。

▲图为小朋友在写她的烦恼盒子

校地协同,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7月24日,实践活动圆满收官,累计服务乡村儿童180人次,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此次活动得到林岳社区居委会、文翰第四小学大力支持,形成“高校—社区—学校”三方协同机制。

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广药大青年以专业知识服务乡村教育,实现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有机统一,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贡献了青春智慧与广药大方案。突击队队长表示:“未来,‘艺童前行’突击队将继续秉持‘百千万工程’精神,把专业所学深植于乡村大地,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嬿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4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