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李奥 周馨)2025年7月30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守望支教社赴邵阳绥宁基层服务践行团成员李奥,在邵阳市绥宁县李熙桥镇双元学校为当地学生带来了一堂沉浸式科学课——《声音的秘密》。课程通过 “现象感知-实验验证-创意实践” 的模式,并借助音叉振动可视化、纸杯电话传声等趣味实验,破解声音产生与传播的科学密码。
图为践行团成员李奥带领学生们体验喉咙的振动
课堂伊始,践行团成员李奥以 “捕捉声音的脉搏” 破题,引导学生触摸发声时的喉咙部位。“喉咙在振动诶,就向‘跳舞’一样!”学生小宇惊叹道。为了具象化 “振动” 这一抽象概念,践行团成员李奥创新设计 振动显影实验 :学生敲击音叉后,将乒乓球轻触叉臂,静止的乒乓球被振飞的瞬间;配合慢动作视频解析,声波能量转化为直观的物理位移。
图为践行团成员李奥用音叉向学生演示声音的振动现象
课程高潮是介质传声验证环节 ,学生两人一组制作纸杯电话,通过对比棉线拉直、弯曲、中途捏紧三种状态下的传声效果,发现 “声音‘跑步’需要笔直跑道” 的传播规律。接着,孩子们用彩笔为纸杯绘制声波纹样,在棉线缠绕中探索不同材质的传声特性。当小晗将自制的彩虹电话线拉满教室对角线时,同伴清晰听到15米外的悄悄话,现场爆发出阵阵欢呼。
图为学生协作测试纸杯电话传声效果
“原本课本里的‘介质传播’是生硬的词,现在变成指尖可感的棉线震颤。”践行团成员周馨表示。这堂以“现象具象化”破解抽象原理的科学课,不仅让 声波振动从课本概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物理现象,更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实证思维的种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奥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