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聚力边疆行,同心共筑中国梦 | 长安大学 “道通边疆・籽聚同心”暑期社会实践队新疆实践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31 23:5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婧然   阅读 1.6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赵婧然)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传承戍边文化,713日至24日,长安大学“道通边疆・籽聚同心”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新疆开展系列实践活动。这支多民族师生组成的队伍,循着“红色基因传承、民族交融调研、文化润疆实践”三大主线,在边疆大地上用脚步丈量初心,以行动诠释“石榴花开籽籽同心”的深刻内涵。

红色基因传承:足迹丈量忠诚,热血铸就丰碑 

实践队深入边防一线,感悟家国情怀。7月15日,在裕民县小白杨哨所,队员们参观哨所展馆为戍边将士“扎根边防,蓬勃向上”的精神所震撼,也读懂了各民族战士那份守护疆土、矢志不渝的赤诚。7月18日,实践队探访军武哨所,采访戍边模范马军武,马军武夫妇坚守30余年巡边护边的事迹让队员们深切体会到边境守护者“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7月19日,“西北边境第一连”,队员们用沙勒克江・依明赠送的国旗举行升旗仪式,参观团史馆了解兵团人开荒种地、抗洪守土的历史,重走巡边路至“西北之北”深刻体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7月23日,队员前往警史馆,了解新疆公安干警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全、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的工作实绩,感受新疆公安为守护各族群众安宁生活所付出的巨大奉献和牺牲

图为实践队员探访哨所及展馆

民族交融调研:石榴籽紧相拥,烟火处见真情

实践队扎根基层,触摸民族团结的温度。714日,实践队第一站来到塔城沙勒克江・依明家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见证老人16年坚持升旗的坚守,获赠他升起的第177面国旗,铭记各民族要像一家人一样团结奋斗的殷殷嘱托7月15日,实践队来到巴什拜纪念馆深入了解哈萨克族爱国人士巴什拜·乔拉克在抗日战争期间支援前线新中国成立后又带领牧民修路架桥、发展生产的奉献事迹7 月24 日,乌鲁木齐大巴扎的市井烟火中,队员们穿梭于纵横交错的巷道,与各族商户展开深入交流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各民族在日常经营中的相互扶持、在文化习俗上的彼此尊重,真切体会到“民族团结一家亲”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鲜活而具体的生动实践。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民族交融调研

文化润疆实践:文脉寻根溯源,史话传情聚心

实践队探寻文明根脉,感悟命运与共的辉光。7月16日,队员在塔城红楼博物馆民族乐器馆以及油画展馆了解了新疆各族群众的文化交流和团结奋进7月17日,队员们与新疆工程学院实践队共同参观北屯市博物馆,从“古韵长歌”“阿山之春”等展区了解屯垦戍边历史与多民族文化交融历史;在得仁山公园感受生态建设成果,两校多民族队员在实践中加深情谊7月22日,队员们参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多民族语言简牍、彩陶织锦等文物中感受着边疆大地与中原腹地自古相连的深厚渊源;队员于八路军驻疆办事处纪念馆追忆中国共产党在新疆领导抗日救亡运动、与各族民众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抗战篇章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相关主题展馆

实践队在12天行程中,触摸到了边疆大地的红色脉搏,研学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领略到了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在行走与感悟中,实践队员纷纷表示,未来将“道通边疆”的担当、“籽聚同心”的赤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边疆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婧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2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