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沅江市东方壹号学校篮球场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成员郭煜正在为40余名当地学生开展篮球教学。夏日的阳光炙烤着场地,师生们的热情丝毫未减,篮球撞击地面的节奏声与孩子们的欢笑声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教学场景。
一拍一传间,架起信任的桥梁
"别紧张,先跟着老师拍球走两步,就像牵着篮球散步一样。"郭煜俯下身,看着面前攥紧拳头、眼神有些怯生的小男孩,把篮球轻轻塞进他手里,自己则握着他的手腕慢慢发力。篮球在粗糙的水泥地上弹跳,起初磕磕绊绊,几次险些脱手,但郭煜始终没有松开手,嘴里不断鼓励:"对,就是这样,感受它的节奏——你看,它现在听你话了吧?"
郭煜没有急于教复杂技巧,而是从"认识篮球"开始:让孩子们摸一摸球的纹路,感受它的重量,再试着用不同力度拍打,听它发出的不同声响。"篮球就像朋友,你对它温柔,它就对你温顺;你用力对待它,它也会给你力量。"郭煜的比喻让孩子们眼睛一亮,原本拘谨的课堂渐渐活跃起来。
分组传球练习时,一个扎马尾的小女孩总是接不住球,急得鼻尖冒汗。郭煜特意让她站在自己身前,手把手教她伸手、屈膝的动作:"接球时手臂要像小弹簧,先往后缩一下缓冲,就像妈妈抱你时会弯腰一样。"第三次尝试时,女孩稳稳接住了队友传来的球,瞬间蹦起来欢呼,郭煜笑着说:"你看,只要找对方法,没有学不会的事。"
一招一式里,传递成长的力量
"打篮球不光要自己厉害,更要学会给队友帮忙。"郭煜吹了声哨子,让孩子们围成圈练习传球。他故意站在圈外"捣乱",时不时伸手假装要抢球,引导孩子们大声喊出队友的名字:"传给小明!左边有空位!"起初孩子们只顾着自己运球,被"抢"走几次球后,渐渐学会了观察队友、呼应配合。
五年级的小杰个子瘦小,总怕被球砸到,每次传球都往地上扔。郭煜把他拉到一边,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阳光:"你看,球是圆的,就像咱们玩的弹珠,你轻轻推它,它就会乖乖到队友手里。"他示范着用手腕发力传球,球划出一道柔和的弧线落在小杰怀里。"试试把它当成送给朋友的礼物,轻轻递过去。"在郭煜的鼓励下,小杰第一次把球稳稳传到了同学手中,脸上露出了羞赧又自豪的笑容。
课程过半,郭煜组织了一场迷你篮球赛。没有严格的规则,没有输赢的计较,孩子们跟着他的口令跑位、传球,摔倒了就笑着爬起来,进球了就互相击掌。郭煜在场边大声喊:"跑得真棒!""这个传球太聪明了!"他的声音带着沙哑,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进衣领,但目光始终追随着每一个孩子的身影。
一师一生情,延续教育的温度
下课铃响时,孩子们仍抱着篮球不肯撒手,围着郭煜叽叽喳喳问:"老师明天还来吗?""能再投一个篮吗?"郭煜蹲下来,接过一个孩子递来的矿泉水,笑着说:"只要你们喜欢,篮球就会一直陪着你们。"他指着篮球场上的身影:"你们看,打球时摔倒不可怕,怕的是不敢站起来;传丢球不可怕,怕的是不敢再传球。学习、生活也是这样,敢尝试、敢合作,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夕阳西下,篮球被整齐地收进网袋,球场上的脚印还留着汗水的痕迹。这些痕迹里,有孩子们笨拙却执着的脚步,有老师俯身指导的耐心,更有青年学子用教育初心点亮乡村未来的赤诚。篮球跃动的轨迹,恰似青春力量在城乡间架起的桥梁,让拼搏、协作、自信的种子,在乡土间生根发芽,终会成长为守护梦想的参天大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