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玩转智能,解锁机器奥秘——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星火传薪恩施助学志愿服务队开展机器人主题课程

发布时间:2025-08-01 21:4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余颖   阅读 2.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7月14日,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星火传薪恩施助学志愿服务队在革塘坝社区“爱心托管班”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机器人奇妙世界”主题课。志愿服务队余怀冉老师化身“科技向导”,带领孩子们从机器人初印象到代码逻辑探秘,在互动体验中揭开智能世界的神秘面纱,点燃了孩子们的科技热情。

课程伊始,通过开放性问题“大家生活里见过哪些机器人?”,余怀冉老师成功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课堂反馈显示,学生们对机器人的认知从基础的扫地机器人延伸至智能音箱等多样化形态。随后,余老师引入机器人大家庭图谱,借助图文对比,清晰阐释了人形与非人形机器人的结构差异,并运用“反应式机器”这一核心概念,为学生构建了机器人运作的基础认知模型。在观看机器人参与下象棋、插秧、书法创作乃至马拉松等视频时,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惊叹,激发了他们对机器人多样化应用场景的认知和好奇心,课堂氛围持续升温。

在“代码魔法”环节,余老师运用“传感器是眼睛和耳朵,电机是手脚,代码是控制它们的大脑”的生动比喻,将抽象的技术原理具象化。通过“闯关”式的学习路径,孩子们清晰理解了“传感器接收信息、代码转化为指令、电机执行动作”的逻辑链条。对简单机器人代码的逐句讲解,进一步降低了孩子们编程入门的门槛。在分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运用所学指令词设计机器人任务,余老师在各小组间提供个性化指导,将代码逻辑转化为可执行的行动方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程收尾阶段,余怀冉教师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强调了机器人形态认知和基础编程指令的重要性。当学生被问及是否愿意学习编程指挥机器人时,几乎所有学生均表达了强烈的学习意愿。本次课程成功拉近了科技与儿童的距离,播撒创新和探索的种子。

课程结束后,记者就本次智能机器人课程的成效采访了余怀冉老师,他表示:“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远超预期,孩子们对科技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求知欲,课堂上的积极互动和创意输出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宗旨并非传授大量技术细节,而是打破孩子与前沿科技之间的壁垒,让他们感受到科技触手可及,为他们开启更多可能性的探索之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余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7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