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荆楚腹地,解码县域治理新路径
为探究新质生产力赋能基层治理的实践路径,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日前赴湖北省大冶市开展调研。该团队深入大冶市大箕铺镇、罗家桥街道、东风路街道、东岳路街道等多个基层单位,通过扎实的实地访谈与观察,倾听民意、捕捉变革,力求获取基层治理鲜活样本。
扎实调研:深入一线倾听多维声音
本次调研严格采用定性研究方法,调研视角覆盖基层治理链条的多元主体:普通群众、村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及镇人民政府(街道)工作人员。团队成员秉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的理念,辗转于乡村与街道之间。
图一 团队成员与东角山村村委会成员的访谈
图二 团队成员学习保康社区相关公开材料
图三 团队成员入户访谈
图四 团队成员与群众展开访谈
在曹家晚村、东角山村、方至畈村等地,团队成员与村干部和群众围坐交流,悉心聆听发展心声与实际诉求。入户访谈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详尽的纸笔记录印证着调研的细致。在社区现场,成员们认真查阅相关公开材料,积极吸收基层治理的经验智慧。这种多层次、沉浸式的互动方式,确保了调研材料的真实性与全面性。
核心洞察:新质生产力下的治理新图景
通过此次深入调研,实践团亲身感受并记录下新质生产力在推动地方发展中带来的积极效应:团队敏锐捕捉到新质生产力在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环境改善及农民技能提升等方面催生的新变化。在大冶基层的实践中,团队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治理提供了清晰方向、科学方法与技术支撑,基层治理展现出“有方向、讲方法、懂技术”的系统性提升。调研显示,大冶基层发展活力充沛,内生动力强劲,孕育着可观的发展潜力与后劲,展现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态势。
图五 团队成员集体照
此次赴湖北大冶的实践调研活动,不仅是青年学子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意的生动课堂,更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观察和分析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的宝贵机会。兰州大学的学子们通过身体力行的实地走访,积累了丰富而珍贵的一手资料,深化了对新质生产力赋能治理这一时代命题的理解,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来自基层田野的坚实支撑,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赴湖北省大冶市暑期实践团 供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