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大地,文化瑰宝灿若星河。醒狮的矫健雄姿,是驱邪纳福的千年图腾;粤剧的婉转唱腔,是百味人生的艺术结晶。其是根植乡土的鲜活记忆,连接着新生代与祖辈的精神血脉;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动载体,那震天的鼓点敲响的是奋进的号角,那华美的戏服承载的是不朽的匠心。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今天,守护这份独特的岭南韵味,就是守护人类共同的文化基因。
为点燃孩子们对本土非遗的热情,广东工业大学青耕突击队于8月1日前往广州市沙河街道文化站分站,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醒狮粤韵”体验课。
▲图为活动大合照
狮魂初探:解码醒狮的千年传奇
活动以《雄狮少年》赏析拉开序幕。视频生动展现南狮威猛灵动的姿态,呈现登高采青、嬉戏玩耍等经典场景。配合视频播放,老师系统讲解醒狮的历史渊源——从驱除年兽的民间传说,到成为象征吉祥的民俗符号。重点解析狮头造型的深刻寓意:黄脸白须的刘备狮代表仁厚,红脸黑须的关公狮象征忠义,黑脸乱须的张飞狮体现勇猛。
▲图为小朋友专注观看视频
鼓点狮舞:童趣里的技艺初探
鼓乐教学环节中,醒狮鼓的基本节奏型成为学习重点。小朋友们通过拍手,模仿鼓点变化。随后的模仿秀将活动推向高潮:参与者分组佩戴迷你狮头道具,在鼓点指引下学习基本步法及经典动作。分组展示环节,评审老师依据节奏契合度、动作还原度和团队配合度进行趣味评分,着重肯定孩子们的学习态度与协作精神。
▲图为小朋友舞狮瞬间
粤韵流芳:走进大戏台的世界
播放精选的粤剧纪录片片段,展现华丽的戏服、精致的头饰以及独特的唱念做打。老师用孩子们能理解的语言,介绍粤剧主要行当(生、旦、净、末、丑)的特点,以及不同颜色脸谱的象征。强调粤剧讲述故事、传递情感的核心。
▲图为小朋友展示脸谱
妙趣闯关:游戏中的知识巩固
知识巩固环节设置双重趣味互动。在“趣味问答大挑战”上,“粤剧的主要行当有哪些?”“粤剧发源地是哪?”等问题引发踊跃抢答,现场气氛热烈。随后的文化版“萝卜蹲”游戏中,小朋友们化身“红狮蹲”、“绿狮蹲”、“灰狮蹲”、“黄狮蹲”等角色,未能及时做出动作的人需回答课堂知识相关题目,在游戏中自然强化学习成果。
▲图为课堂积极回答问题时刻
这个夏天,铿锵的锣鼓与稚嫩的欢笑同频共振,华美的戏韵与好奇的眼眸交相辉映。“醒狮粤韵”的故事,刻印在孩子们模仿醒狮时那份专注的稚趣里,也回荡在抢答环节那声清脆响亮的“我知道!”中。
活动以体验为舟,游戏作桨,让沉睡的狮魂在童心跳跃中焕发新生,让悠扬的粤韵在幼小心田播下种子。当岭南文化的精粹在新生代的掌心传递,那古老图腾的昂扬力量与婉转唱腔的永恒魅力,必将绽放出属于新时代的璀璨光芒!
撰文 | 梁依宁 黎焯锐 何伊晴
图片 | 张扬 梁依宁 曾毅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泓楠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