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愈新策”进韶关——广东药科大学“药引春晖”青年大学生团队一日双站守护群众关节健康

发布时间:2025-08-01 01: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佳慧 江烁涵 罗雪瑗   阅读 9.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日讯(通讯员 李佳慧 江烁涵 罗雪瑗) 7月29日,广东药科大学”药引春晖“青年大学生团队带着自主研发的“关节软骨纳米植入膜”项目成果,走进韶关市武江区花城社区和粤北人民医院,仅用一天时间,完成了一场“高校—社区—医院”的骨健康科普闭环之旅,将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落实到基层,提升了当地的健康服务水平,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注入了青春力量。

▲图为团队合照

一.社区“健康摊”开张:一页手册讲透骨关节炎

上午9时,花城社区广场上,红色帐篷格外醒目。广东药科大学“药引春晖”暑期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们热情地向居民们发放《骨关节炎科普手册》。这本手册图文并茂,清晰地列出了骨关节炎的三大早期信号——“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并附上了“一分钟自测表”。72岁的刘阿姨在完成自测后,惊喜地说:“原来膝盖响不是风湿,是软骨在报警。”当天,实践队共发放了300余份手册,接受咨询近百人次。社区居委会也迅速行动,将手册电子版推送至业主群,实现了“纸质+云端”的双覆盖,让骨关节炎的健康知识深入人心,为居民的自主健康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基层健康服务注入了长效动力。

▲图为向居民科普骨关节炎

二.院史馆“穿越”75年:在仁心故事里读懂医者初心

下午2时,实践队踏入粤北人民医院院史馆,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75年的时光之旅。一张1951年的手术台、一台德国产100毫安X光机,生动地展现了粤北医疗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院史馆讲解员指着一张泛黄的病历卡,动情地讲述:“当年下乡巡回手术,我们靠一把止血钳就救回了一位拖拉机手的腿。”这些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让年轻的学子们深刻感受到了“医者仁心”的内涵和医生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队员们在留言簿上写下:“今天学知识,明天守初心。”这一刻,医学人文与职业价值教育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粤北人民医院历史陈列馆

三.药房零距离:拆解一盒药背后的“安全四部曲”

在门诊药房,主任药师谭本仁现场拆解“一盒药的安全旅程”:扫码入库—温湿度监测—前置审方—窗口双核对。队员王同学用镜头记录下药师在30秒内完成“四查十对”的全过程,通过实地研习药品的全流程管理规范,队员表示:“原来每片药都有‘身份证’。”谭本仁透露,医院年内将上线AI前置审方系统,可把用药错误率再降50%,将为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持续保障,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规范化诊疗水平。

▲图为主任药师讲解药品管理流程

四.骨科专家面对面:解密软骨再生难题,看阶梯治疗如何落地

骨科主任黄华在演示教室为实践队开设“15分钟微课堂”。他用两幅MRI对比图解释“软骨一旦变薄不可再生”,提出“早中期保膝、晚期置换”的阶梯策略:口服NSAIDs—关节腔注射PRP—胫骨高位截骨—单髁置换—全膝置换,同时结合临床实际,对骨关节炎常用药物的应用进行了专业解读与精准评估。队员整理的访谈纪要已同步上传至学校云盘,将为后续开展更广泛的健康知识普及与教育活动提供坚实的内容支撑。

▲图为骨科专家开展微课堂活动

五.青春答卷:一天行程架起高校与基层的“骨健康之桥”

广东药科大学"药引春晖"青年大学生团队用一天的行程,成功构筑起连接高校专业知识与基层健康需求的坚实桥梁。活动结束时,社区书记与医院团委现场签订合作协议,花城社区正式成为广药大“骨健康志愿实践基地”,每月将固定开展一次“青年医师+大学生”联合义诊。带队老师胡恒芳表示:“把课堂搬到社区和病房,就是让健康中国战略在青年脚下生根。”社区的知识科普活动将专业的骨关节炎健康知识转化为居民触手可及的行动指南,医院的深度参访又极大的地拓宽了青年学子的临床视野与专业深度,强化了服务人民健康的赤诚情怀和责任担当,彰显了广药大学子扎实的专业素养与积极的为民情怀,是青年一代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把专业知识书写于服务人民健康事业第一线的鲜活例证。实践队将铭记此行的所学所悟,永葆服务基层群众的热忱,持续投身健康科普、医药创新与社会服务,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加速健康中国战略建设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雪瑗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0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