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深耕结硕果,青春足迹印盐鸿——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医教筑梦突击队三下乡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30 16:3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泽宇、吴晓漩、陈淇淇   阅读 1.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30日讯(通讯员 吴晓漩、陈淇淇)7月17日至21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医教筑梦突击队联合共青团澄海区盐鸿委员会,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盐鸿镇圆满完成为期5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0名队员秉持"医教融合,健康赋能"的初心使命,围绕防溺水教育、非遗文化传承、中医健康服务及爱国主义教育四大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既为当地群众送去民生福祉与文化滋养,更以青春实践诠释高校服务基层的责任担当,相关事迹获多家媒体关注报道,成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中青春力量躬身实践的生动注脚。

防溺宣教织密生命安全防护网

为落实防溺水工作部署,切实筑牢群众生命安全防线。7月17日清晨,突击队在盐鸿镇乡村振兴党群服务中心启动"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主题教育。百余名儿童与家长齐聚一堂,通过多媒体演示与真实案例剖析,系统学习溺水危害及自救互救知识,从思想根源筑牢安全防线;午后的互动环节中,队员创新采用"潮汕话+普通话"双语教学模式,结合案例辨析与"一战到底"知识竞赛,效果大放异彩。这种将政策要求与地方特色深度融合的实践,既让防溺水教育接"地气",更聚"人气",为基层安全宣教注入新动能。

▲图为突击队队员与小朋友们进行签名的照片 陈卓筠 摄

翌日,队员转战自媒体平台开展防溺水知识直播,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教格局,不仅推动安全理念走进千家万户,更有效提升群众安全防范与应急处置能力,为平安盐鸿建设添砖加瓦。

非遗传承唤醒乡村文化生命力

为积极响应广东省 "百千万工程" 中 "助力城乡文化传承" 的号召,突击队队员们带领当地的小朋友及家长们走进盐鸿乡村振兴党群服务中心的非遗小课堂,共同体验非遗植物拓印亲子活动。7月19日上午9点,一场融合非遗魅力与亲子温情的文化盛宴温情启幕。

▲图为突击队队员们与所有参与人员的合照 叶浩权 摄

作为潮汕地区传统草木拓印技艺的重要分支,植物拓印以 "无墨印染" 为核心特征,通过物理压力将植物天然色素与纹理永久定格于载体之上,这种延续千年的生态拓印智慧、这种内生性的传承意愿,印证了非遗在青少年群体中培育文化自信的独特价值 —— 当年轻一代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找到审美共鸣和身份认同,非遗的传承便有了可持续的生命力。

医教融合构建基层健康服务网

三伏时节,暑湿当令。7月20日,突击队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并联合盐鸿镇卫生院开展"三伏养生进盐鸿,多维服务惠民生"义医义诊活动,将中医药文化与健康关怀送到群众身边。活动现场,队员协助医生为村民贴敷三伏贴,免费提供200余杯廿四味凉茶,同步开展血压测量、舌诊等服务,让三伏养生智慧惠及基层。

▲图为突击队队员们为村民们义医义诊的过程 陈卓筠 摄

特设的艾草锤制作体验区吸引村民踊跃参与,队员手把手传授传统工艺。此次活动既践行"百千万工程"中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部署,更创新了高校服务基层医疗的路径,彰显医教融合的实践价值。

红色教育筑牢青少年精神根基

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突击队开展村落走访,探寻林灿旧址等红色印记,以访谈形式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调研理念,触摸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交融脉动。

7月21日,突击队联合盐鸿镇人民政府在乡村振兴党群服务中心举办"盐鸿筑梦,爱国同行"主题讲座。队员们将当地红色历史与本土文化相融合,以生动叙事让爱国教育兼具思想深度与情感温度,引导青少年树立家国情怀。

▲图为突击队队员为小朋友们授课的过程 陈卓筠 摄

讲座后,队员们带领小朋友参观盐鸿镇镇史馆,通过"讲解+互动"模式解码英烈事迹与文化特色,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生机。青少年专注聆听、踊跃提问的场景,正是红色文化代际传承的生动写照,彰显高校实践团队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使命担当。

青春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新实践

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积极响应者,医教筑梦突击队发挥"教学+中医护理+自媒体"复合型专业优势,构建"文化传承+健康服务+安全教育"三维服务模式。其将非遗技艺与乡村风貌提升结合、中医服务与基层医疗体系衔接的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范式,印证青年力量与县域需求精准对接的价值。

▲图为突击队全体成员与当地领导的合照 当地工作人员 摄

此次活动虽已落幕,但突击队服务基层的步伐不停。队员们将持续以担当诠释初心,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与盐鸿镇群众共绘高质量发展画卷,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撰文 | 吴晓漩 陈淇淇

图片 | 陈卓筠 叶浩权

审核 | 陈卓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泽宇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4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