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至29日,山东财经大学奕奕中纹吴越文化圈团队踏上了一场聚焦传统纹饰的探访之旅,先后走进杭州博物馆与西湖博物馆。在这两座承载着吴越文化记忆的场馆里,团队成员循着玉器的温润光泽、青铜器的斑驳肌理、丝绸的细腻纹路等,开启了对吴越传统纹饰的深度探寻,为“中华传统纹饰活态传承与现代化创新表达”采集第一手素材,让跨越千年的纹饰密码在当代语境下逐渐清晰。

一、展厅里的纹饰“密码”:从器物到纹样,读懂古人的审美与智慧
博物馆的吴越文化展区,仿佛一部立体的纹饰百科全书。团队仔细拍摄、记录下不同载体的纹饰细节,从纹样的构图逻辑到题材寓意,工作人员的讲解让这些静止的纹饰“活”了起来,每一种纹饰都是古人用线条写下的“文化日记”。







二、对话专家:纹饰里的“变与不变”
探访中,团队有幸与博物馆的纹饰研究专家深入交流:“吴越纹饰最大的特点,是‘刚柔并济’,是地域文化融合的见证。”

专家还提到,很多传统纹饰并非一成不变,从汉代的“规矩纹”到唐代的“宝相花”,纹饰的演变始终与生活场景、审美需求紧密相关。“这正是‘活态传承’的源头——古人会根据时代需求创新纹饰,我们今天做现代化转化,也要抓住这种‘变与不变’的精髓。”这番话让我们对纹饰的理解从“形态模仿”深化到了“精神传承”。

三、互动体验:纹饰互动中的古今交融之趣
杭州博物馆的拓印体验区,团队成员亲手拓制各代铜钱,凹凸纹路间仿佛可触及历史的肌理,传统工艺的温度由此传递;西湖博物馆的动态大屏区,借助数字技术,细致观摩湖景意象,直观感受纹饰创新的实践逻辑。


两馆特设的盖章区亦为一大亮点,各纹饰印章依次陈列,将其钤印于册页之上,恰似将吴越纹饰的文化灵气妥帖收纳,成为此行兼具纪念价值与文化意涵的珍贵留存。

四、采集进行时:让沉睡的纹饰“醒”来,存入数字档案
带着提前准备的拍摄设备和记录表,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对重点纹饰进行多角度拍摄与信息登记。第一手素材将被分类录入“吴越传统纹饰数据库”,与此前收集的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素材相互补充。



未来,通过数字化处理,这些纹饰不仅能永久保存,还能实现放大、拆解、重组等功能,能够为后续的设计创新提供便捷的素材支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家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一针一线,织就海南黎族纹饰的文化华章
“三千”世界,遇“践”青春|循迹海岱文明,探寻文明基因
“三千”世界,遇“践”青春|解码邯郸历史,探寻文化根脉
山东财经大学“敢当会创”调研团队:深挖敢当文化底蕴 赋能文创产业突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