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亚拉文化,共叙民族团结

发布时间:2025-07-30 16:4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林熠 刘文玉 胡莉 赵李烨 万梦茜   阅读 9.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日,攀枝花学院文学院 “攀枝抱榴语同心”调查团走进米易县麻陇彝族乡中心村,对独特的亚拉(尼罗)文化展开深入调查,探寻尼罗民族的历史根脉与发展变迁。调查中,“麻陇彝族乡亚拉(尼罗)文化传习所”负责人、尼罗人柴启富介绍,其先祖500多年前迁居麻陇盆地,在与汉、彝民族的交往中学会开荒种植,逐步迈入农垦时代。

关于婚配习俗,柴启富提到,过去尼罗人仅在柴、贤二姓内通婚,因人口少而“论配不论辈”,长期近亲通婚导致体质退化严重。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引导及婚姻自由观念普及下,尼罗人开始与汉、彝等民族通婚。

尼罗文字虽已失传,但尼罗话得以留存。柴启富身着尼罗服饰,用尼罗话演唱山歌,“尼罗村寨变了样 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歌词,生动描绘出尼罗人民的幸福生活。目前,他正致力于汉译尼罗话的编撰,希望以此传播尼罗文化。“整理尼罗话是我生前最后能为尼罗文化做的事,要把它留在麻陇,留给后人。” 柴启富说。

此次调查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尼罗人的历史与现状,更见证了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中共同发展的深厚情谊。随着守护者的坚守与更多人的关注,亚拉文化这朵川滇大地上的民族文化之花,将在民族团结的沃土中愈发绚烂。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熠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30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