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号召,2025年7月5日下午,宁波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青马伴飞实践团满怀热情地走进红梅社区,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光学启蒙与护眼行动”的科普实践活动。这支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习营骨干组成的队伍,化身“光影魔术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趣味实验、紧张刺激的知识竞答以及实用的健康指导,为社区的孩子们开启了一扇通往奇妙光学世界的大门,同时也为他们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科学护眼防线。
光影密钥·叩启科学之门
实践团成员以贴近生活的光学现象作为钥匙,为孩子们设计了一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光学启蒙课。课程从孩子们最熟悉的“影子”入手,成员们巧妙地利用手电筒和双手,带领孩子们玩起了传统而有趣的手影游戏。看着墙壁上活灵活现的小狗、小兔,孩子们在欢笑中理解了“光沿直线传播”这一核心原理——当光线被不透明物体阻挡时,便会形成与物体轮廓相似的暗区,这就是影子的由来。紧接着,课堂的“镜头”转向了神奇的凸透镜。成员们通过实物展示和清晰的图解,引导孩子们观察光线如何被这种透明的“魔法玻璃”所弯曲和汇聚。当孩子们亲眼看到透镜能将一束平行光汇聚成一个明亮的光点时,无不发出惊讶的低呼。
图为科普课堂现场 曹林雅 供图
课程最终回归“科学护眼”的核心主题。结合凸透镜成像原理,剖析近视成因——长期近距离用眼导致晶状体过度调节,使远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之前,成员们提出具体防护策略:控制屏幕时间、遵循20-20-20法则、保证光照环境。这场从现象到原理、从知识到行动的科普实践,既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探索光学的种子,更将科学认知转化为守护健康的自觉行为,真正诠释了“寓教于乐、学以致用”的育人理念。
巧手控光·触摸科学脉搏
在孩子们初步掌握光学基础原理后,为将这些枯燥的学术理论转化为可触摸的鲜活知识,团队成员精心引导小朋友们踏入动手实践的探索之旅。以凸透镜实验为核心,孩子们在成员指导下亲手操作,他们小心翼翼地安装凸透镜,调节其与白纸的距离,屏息凝神地观察光斑的汇聚与消散;当光线透过透镜,在墙面投射出清晰的物体倒立实像时,孩子们忍不住发出阵阵惊叹——“原来课本上的投影仪原理,真的在眼前发生了!”
图为物理实验现场 黄在晴 供图
实验台上,小小科学家们争相举手尝试,时而低头记录成像规律,时而与伙伴探讨最佳观察位置,时而因意外的光影效果发出欢快的笑声。这一系列动手验证、观察归纳、互动求解的过程,不仅将“焦距”“实像”等抽象概念化为指尖流转的光影魔术,更悄然点燃了孩子们内心探索科学奥秘的火种,实验桌前的全神贯注与笑语欢声,正是科学兴趣从理论认知向实践热情跃升的最佳注脚。
竞速光影·燃动科学火花
在BBC纪录片《光的故事》的史诗乐章中,屏幕上的宇宙极光如绸缎翻涌,孩子们屏息凝神,瞳孔里倒映着流转的绚烂光谱,当片尾交响乐渐强至巅峰,未平息的震撼化作跃跃欲试的躁动。“为什么极光只在两极出现?”“激光和普通光有什么区别?”实践团成员抓住这稍纵即逝的知识窗口期,顺势开启光学知识竞赛。
图为知识竞赛场景 曹林雅 供图
竞赛题目紧扣刚刚学习的光学知识和纪录片内容,从光的本质、传播特性到色彩原理、自然奇观,覆盖面广且充满趣味。孩子们热情高涨,小手如林般举起,踊跃作答,稚嫩而笃定的回答在现场碰撞,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令人屏息的物理奇观,此刻化作孩子们口中自信的答案、指尖灵动的创造,这场光影盛宴的余温,终在思维碰撞中淬炼成真知的光芒。
图为合照 余金隆 供图
宁波工程学院青马伴飞实践团此次红梅社区之行,以“光”为媒,以“趣”为引,成功地将科学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点燃了他们探索未知的热情,更将科学护眼的理念深植于心,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青年服务社会、科普育人的责任担当。(通讯员:黄河清)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河清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