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幼烛光项目团队支教开学第一课:以历史为鉴,向未来启航

发布时间:2025-07-31 14:0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少梅   阅读 1.2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三下乡进行时|开学第一课:以历史为鉴,向未来启航

凌晨四点,薄雾还恋着乡村的屋檐,后勤组的红马甲已在厨房忙碌起来。灶膛里跃动的火苗舔着锅底,切菜声、淘米声与晨光交织,谱成一首带着烟火气的晨曲。汗珠悄悄浸湿衣背,他们却笑意盈盈——当朝阳爬上窗棂,一碗碗热粥、一碟碟小菜端上桌,这是给所有小烛光的能量补给,更是新一天的冲锋号角。

图为后勤组成员做饭照片

“吱呀——”校门开启的瞬间,积蓄已久的欢腾如潮水般涌来!孩子们像一群雀跃的小鸟,呼啦啦“飞”进校园,眼里的兴奋与期待比阳光还要灿烂。就在这蓬勃的朝气里,一场满载知识、探索与欢笑的奇妙旅程,正式启航。

图为学生上课前照片

开会仪式:小肩膀扛起大责任

点名环节,“到!”“到!”的应答声清脆响亮,像一串被风吹响的风铃。班主任笑着做完自我介绍,随后与小朋友们亲切交流,还细致说明了班干竞选的规则。

“我想当班长!我会帮大家一起进步!”“我要竞选卫生委员,让教室干干净净!”一只只小手举得老高,自我介绍时的紧张与勇敢,成了彼此初识的温暖名片。经过一番有序角逐,学委、纪委、卫生委员和班长新鲜出炉。在融洽的氛围中,开班仪式圆满落幕。

图为七七事变班会照片

七七事变”主题课:笔尖流淌的赤子心

课堂上,当卢沟桥畔的硝烟在视频中弥漫,当抗日英雄的铮铮誓言响彻耳畔,孩子们神情肃穆,眼中闪烁着悲愤与敬仰的光芒。老师深情讲述那段历史,让孩子们懂得:今天的和平幸福,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图为七七事变班会照片

“如果回到那个年代,你想以什么身份守护战士、支援红军?”老师举起纸笔,提议从“小记者”“小战士”“小医生”中选择,写下心中所想。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一张张纸条承载着纯粹的热忱:“我要当小战士,扛起和我差不多高的枪,送弹药、放哨都行,要和敌人拼到底!”;“我做小记者,走遍阵地,把战士们的英勇故事传出去,让更多人跟着红军打胜仗!”;“我当小医生,背着药箱紧跟队伍,战士受伤了就冲上去擦药、止血,让他们少受苦!”

图为七七事变班会照片

字里行间,是青少年纯粹的勇气。仿佛透过纸张,能看到他们穿越时空,奔向战火中的红军队伍的模样。孩子们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多彩课程:打开通往世界的窗

实践团与服务团带来的课程,像一串五彩斑斓的珍珠。趣味科学课上,淀粉遇碘伏的“蓝色魔法”,让孩子们惊呼连连;民族文化课上,汉族“笔墨纸砚”的深厚底蕴、壮族“歌圩文化”的灵动、苗族“银饰传说”的璀璨、蒙古族“马背诗歌”的豪情,让孩子们在多元文化中遨游;数学课上,“魔法数字”游戏在1到100的数字世界里展开,孩子们玩着玩着就掌握了“二分法”,教室成了充满智慧的欢乐乐园,每一门课程,都在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激发潜能,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窗。

图为上课照片

领导莅临:暖心关怀鼓干劲

实践第一天,通明村委会妇女主任莫岸红,通明小学校长陈万成,通明社工点社工谢迷漫、肖梅琼,湛江幼专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渠章才,团队指导老师彭宇菲、李苑伶亲临实践基地指导。烛光项目发起人车永林同学介绍了基地设施与前期筹备工作,调研现场,领导们对实践团与服务团扎根乡村、实干担当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挑战,成员们以饱满热情投身乡村振兴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责任。随后,领导们关切询问成员的工作生活情况,暖心的话语与鼓励,如暖流般为团队注入前行的动力。

图为领导莅临指导照片

烛光乡村振兴实践团与服务团的“开学第一课”,不止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爱的播种、精神的传承。未来,我们将继续扎根乡村,让点点烛光汇聚成照亮乡村基础教育振兴之路的璀璨星河,陪伴乡村学子勇敢追梦,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图为烛光乡村振兴项目团队合照

撰文 |  曾思云

图片 |  烛光乡村振兴项目团队

一审 |  黄少梅

二审 |  施华富

三审 |  卢苑婷

审核 |  车永林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少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1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