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3D打印专长,赋能航天科普实践——“物电芯火”社会实践服务队开展“三下乡”实践之旅

发布时间:2025-07-27 13:5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敏 严若瑄   阅读 8.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锤炼专业本领、深化实践育人成效、培育青少年航天精神,潍坊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物电芯火”社会实践服务队依托3D打印技术专长,于7月17日至23日打磨航天主题研学课程,并于7月24日正式开课。团队中,一名队员曾在山东省大学生“数字+”创新创业大赛3D打印赛道斩获一等奖,为课程研发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课程研发过程中,服务队成员构建“技术实操—课程设计—教学实践”闭环:从设备运维保障到课程框架搭建,再到反复试课打磨,将复杂的3D打印技术转化为青少年可感知、能参与的研学内容,并通过公众号推文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完成招生,让“3D打印+航天探索”的魅力深入人心。

▲图为课程研发讨论情景

▲图为团队成员打磨课程

教学环节中,课程以“认知—实践—创造—分享”为主线层层递进:实践队员先深入浅出讲解3D打印原理,解密虚拟模型到实体物品的转化过程;随后从基础建模教起,由绘制直线到操作圆周阵列,引导青少年一步步完成专属火箭模型的设计与署名,在由简入难的操作中培养逻辑思维与动手能力;接着带领学生认识打印机部件及运作原理,消除对技术设备的陌生感;模型打印完成后,通过上色创作释放创造力,最终的成果分享环节更让青少年在成就感中深化对航天探索的兴趣。

▲图为课上讲解3D建模原理

▲图为课上小朋友建模实操

▲图为讲解3D打印机

▲图为小朋友操作打印笔创作

此次活动,是社会实践服务队同学将专业技能与社会价值深度融合的实践。在让 3D 打印技术成为科普育人桥梁的过程中,他们具象化了 “学以致用” 的内涵,真切体会到专业知识的社会意义,对青年担当有了更鲜活的认知。未来,团队将持续推进课程,以 3D 打印为纽带,既助力青少年逐梦航天,也让自身在服务社会中继续成长,书写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答卷。

▲图为课后师生合照


撰文 | 杨敏、严若瑄

图片 | 鲍玉通、李佳欣

审核 | 于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敏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7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