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学学子行走 “魅力湾区线”:感悟发展奇迹,践行青春使命

发布时间:2025-07-27 13:3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雨涵   阅读 3.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供稿 陈静静 王雨涵)7 月 12 日,为切实将先进思想理念贯彻落实,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佛山大学 “岭越阡陌暖阳队” 依照《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研习南粤 2025 年大学生暑期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相关要求,踏上 “魅力湾区线”。​此次活动以新时代广东改革发展的实践与成就为着眼点,开展了一系列涵盖社会观察、调查研究与学习体验的丰富实践。队员们沿着特定的路线,深入了解广东在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创新举措与显著成果,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提升能力,用青春的视角去探索、去记录,为更好地理解和助力地方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

第一站:莲花大桥——触摸湾区交融的脉搏

首站来到珠海市莲花大桥,这座全长 1756 米、2000 年启用的交通枢纽,不仅是连接珠海横琴与澳门的物理通道,更是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队员们驻足桥上,细细观察其融合两地文化的建筑造型,深入了解其解决粤澳交通规则差异的创新设计。从车流穿梭中,大家真切感受到大桥对两地经济交流、人员往来的关键支撑作用,深刻体会到湾区多元文化交融的活力与 “一国两制” 实践的创新魅力,进一步深化了青年一代参与湾区建设的使命认知。

图为队员们在莲花大桥前的合影

第二站: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见证协同发展的活力

在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队员们看到了粤澳协同发展的生动样本。作为聚焦中医药创新与国际合作的标杆项目,产业园不仅彰显了 “魅力湾区线” 上的发展奇迹,更在技术创新中呼应 “科技创新线”,在文化传承中衔接 “南粤文脉线”,在产业带动中契合 “共同富裕线”。通过实地走访,队员们直观感受到粤澳两地在资源整合、产业协同上的丰硕成果,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图为队员们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前的合影

第三站: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探寻制度创新的密码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大湾区 “一国两制” 实践的重要载体,其以制度创新推动粤澳深度融合、聚焦澳门经济多元发展的探索,让队员们眼前一亮。合作区在科技、制造等重点产业的布局,以及粤澳资源深度对接的实践,生动展现了湾区发展的新面貌。队员们在此深刻认识到,制度创新是湾区发展的核心动力,而青年更应在这样的创新实践中找准定位,勇担时代使命。

图为队员们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的合影

第四站:港珠澳大桥——感悟超级工程的精神力量

港珠澳大桥的震撼,让队员们对 “大国工程” 有了具象化认知。这座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级工程,以 “桥道隧集群” 的世界级设计和跨境管理模式的创新,成为 “魅力湾区线” 上最耀眼的发展奇迹。在了解大桥建设背后的攻坚克难故事后,队员们被凝聚其中的智慧与创新精神深深打动,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作为湾区建设者的角色定位,决心将 “勇担使命” 的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湾区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队员们在港珠澳大桥前的合影

最后一站: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领略开放创新的魄力

最后一站,队员们走进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这里秉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理念,既是大湾区改革创新的试验平台,也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枢纽。深港两地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融合、为全国行业发展探路示范的实践,让队员们看到了湾区开放包容的格局与持续创新的魄力。

图为队员们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合影

每一站都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佛山大学 “岭越阡陌暖阳队” 的队员们在行走中见证了湾区的壮阔发展图景,更触摸到其深层的改革基因、厚重的文化底气与强劲的协同脉搏,让 “建设大湾区” 从抽象的使命转化为青年可感知、可践行的具体路径。此次实践虽暂告一段落,但湾区的故事仍在持续书写。队员们纷纷表示,将带着此次实践的感悟与热忱,以青春之名扛起建设之责,让个人梦想与湾区发展同频共振,在新时代的湾区画卷中留下属于青年的奋斗印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雨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