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培正学院阳光乡村振兴实践团:阳光润英乐,汉字融剪纸

发布时间:2025-07-31 11:1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林培洵 马骏成 马海林 梁贝贝 卢丽燕 严美娴   阅读 1.2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13日,晨光漫过课桌,小朋友们早早投入“阳光”爱心志愿服务队的怀抱中。vivi老师、可乐老师、彩虹老师、薄荷老师依次开课,英语启蒙、粤史缩影、汉字浸润与剪纸巧思交织成一门门生动课堂。老师们用专业与热忱,让孩子们在多元体验中触摸知识温度,既打开认知视野,也涵养文化底气,知识与匠心交融更点燃创造火花。老师们的付出不仅丰盈了孩子们的童年时光,更在他们心中播下热爱探索、勇于尝试的种子,为他们的成长注入温暖而持久的力量。

趣味英语课由“阳光”乡村振兴实践团的vivi老师主讲,围绕 “Make new friends” 主题展开个人介绍环节助力小朋友们熟悉英文表达,“Draw your companion”促进他们互动与信息交换,“You draw I guess”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三者合力让英语学习在欢笑中扎根,同学情谊也在互动里悄然生长。课程尾声,vivi老师设置一个互动小游戏,“幸运儿们”需要模仿有趣视频来生动复刻。vivi老师通过互动活动,助力小朋友们在轻松氛围中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增进彼此了解,有效将语言学习与社交互动融合,为英语学习增添了趣味与实效。

在广府文化课上,可乐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开启了一场穿越广府历史与文化的奇妙之旅。课堂伊始,可乐老师以视频展播与互动提问切入,引导小朋友们畅谈对广府文化的初认知,随后逐一展开介绍:粤语作为广府民系的母语,承载着地域文化记忆,是沟通传承的核心载体;镬耳屋以独特建筑形制成为传统民居标杆,凝聚着古人的营造智慧;骑楼融合中西风格,是适应岭南气候的商贸建筑典范;粤剧作为经典艺术形式,以精湛表演展现地域美;早茶习俗突显特色饮食文化,蕴含着独特的社交礼仪;醒狮作为民俗符号,以灵动演绎传递祈福愿景与精神力量。整堂课以点带面,将具象文化符号升华为广府民系的精神密码,既夯实小朋友们对广府文化的认知,更深化对地域文化根脉的认同,堪称一次生动的文化浸润与精神溯源。

彩虹老师带来“探索穿越时空的中国汉字”文化课,首先借动画揭开“王”字与斧钺的渊源,串联起从甲骨文到楷书的轨迹,“六书”造字法让智慧具象化。猜谜擂台用“一口咬掉牛尾巴”等谜题点燃热情,更是强调了规范用语,在不失严肃的表达中同时释放创造力。课程末尾,彩虹老师以“生生不息”寄望,更点明“阳光”乡村振兴实践团的初心,让文化之光照亮成长路,让知识与情谊共长,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力量。

非遗活力,正借课堂绽新颜。薄荷老师先以一段生动动画,开启剪纸非遗探索之旅。一条跨越千年的剪纸历史脉络,借由动画里古朴纹样与历代佳作,清晰铺展。接着,分类讲解趣味十足。老师边示范基础方法,边拆解 “阳剪刻轮廓,阴剪显纹理” 诀窍,简单图案化为灵动艺术。不同类型的剪纸有着独特鲜明的特点及其用途,中华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创意环节,小朋友们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裁出万千巧思。那些作品里,藏着对美好的憧憬,凝着团结的温度,更跃动着奋进的朝气。课程尾声,薄荷老师叮咛:剪纸是民间智慧的活态传承,希望大家以纸为媒,让这缕非遗之光,照亮传承路。

同时,调研设计组组员们也开启了贯穿昼夜的调研行程。本次调研围绕当地海鲜市场、本土文化内容及建筑风格展开,覆盖多时段与多场景。上午,组员们通过拍摄转场视频,系统总结昨天的调研成果,为当日工作明确方向;下午穿梭于华盛海鲜市场、酒吧和海滨公园,细致观察海鲜交易、夜间文化业态及建筑风貌;晚上则来到小区,以亲民的聊天方式与居民互动,收集他们对本地特色的真实看法,全方位捕捉地域特质与文化肌理。

窗外的星星悄悄挂上夜幕,“阳光”爱心志愿服务队又一日程画上句号。今日活动中,队伍一共直播了3.42小时,在线观看201人,点赞量累计3.3万,并吸引了7位新粉丝,为后续视频播送提供流量潜力。希望“阳光”的光芒真正照进每个童年角落,用持续的关爱守护纯真心灵。相信带着这份初心调整方向,未来定能让温暖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骏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0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