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文人雅士情趣的一种香道艺术,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宋时期,与茶道、花道、琴道并称为“文人四艺”。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一古老技艺逐渐被边缘化,甚至面临失传的风险。作为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去挖掘、保护和传播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近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寻香扬州城,探韵古非遗”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扬州市徐凝门社区开展了“一抹文人香,浸润扬州行”的实践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文人香的文化内涵。
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团队查阅了大量关于文人香的文献资料,并前往了本地非遗体验馆,学习传统制香技艺。我们了解到,文人香不仅仅是简单的熏香,更蕴含了古人对自然、艺术和哲学的思考。为了让活动更具吸引力,我们设计了“古香文化”“香文化知识问答”等环节,力求让社区居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文人香的魅力。
活动当天,我们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精心布置了展示区域。投影屏幕上播放着精心制作的PPT,图文并茂地展示着文人香的千年传承。当居民们陆续入座后,我们以"扬州香韵承千年雅意,循环匠心启时代新饰"为主题,开始了生动详实的讲解。
讲解分为四个篇章:在"历史渊源"部分,我们通过历史典故,再现了古代文人"焚香抚琴""品香论道"的风雅生活;"古法制香"环节则通过视频演示,完整呈现了从选料到配伍、从研磨到窨制的传统制香工艺;在"棘途难行"单元,我们以详实的数据展示了当代非遗传承面临的挑战;最后的“推陈出新”部分,分享了现代香道与文创、养生等领域的融合案例。现场居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不少人在听讲时频频点头,更有几位长者不时补充着记忆中的用香习俗。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应当主动承担起传承的责任,用创新的方式让古老文化焕发新生。
同时,走进社区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沟通。宣传文化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输出,更需要倾听和互动。只有真正了解群众的需求,才能让文化传播更有效。
这次“非遗文人香进社区”实践活动,不仅让我们收获了知识,更让我们明白了文化传承的意义。未来,我们希望能够继续参与类似的公益活动,为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讯员:马思远、罗进宇、杨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思远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