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歌为媒,传文化之光——“诗韵探寻,雅句传薪”实践团队社区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31 11:3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冯梓铭   阅读 6.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31日(通讯员冯梓铭 基国颖)2025年7月8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诗韵探行,雅句传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泰州市斜桥社区,为社区里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特殊的暑期课堂。团队成员以深入浅出的诗歌教学与学科融合为目标,既帮助小朋友们学习了文学与科学知识,又激发了小朋友们对诗词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


活动开始,主讲人徐帆用生动的语言解释了诗词的含义。随后,引入了现代航天探索的内容,向孩子们展示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从古代的天文观测到现代的航天飞船,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中国航天员登上太空的壮举,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通过这一系列的诗歌赏析教学,孩子们不仅理解了《夜宿山寺》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还对宇宙和航天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一刻,诗歌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激发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图为主讲人徐帆带领小朋友们赏析诗词。朱琴供图。

在《夜宿山寺》的赏析结束后,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继续深入诗歌的世界。这次他们选择了李白的另一首经典诗作——《月下独酌》。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月为伴、与影为友的孤独与豁达。志愿者们首先引导孩子们齐声朗读《月下独酌》,让孩子们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随后,他们逐句赏析诗歌,从“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开始,解释了诗人在花间独饮的孤独心境。接着,他们重点讲解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两句,引导孩子们思考“三人”指的是谁。志愿者们肯定了孩子们的回答,并进一步解释说,这里的“三人”不仅是指李白、月亮和影子,还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豁达。他们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李白在花间独饮时,举杯邀请明月为伴,而自己的影子也成了陪伴的对象,这种独特的意境让孩子们感到新奇和有趣。

为了增强孩子们的体验感,志愿者们结合当地特色,引入了泰州凤城河的夜景。他们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孩子们展示了凤城河在月光下的美丽夜景。画面中,凤城河波光粼粼,两岸的古建筑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宁静而神秘。孩子们仿佛置身于诗中的场景,感受到了诗人与月为伴的意境。

接着,志愿者们引导孩子们观察自己的影子。他们让孩子们站在教室的灯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孩子们发现,当灯光照射在自己身上时,影子就会出现在背后。志愿者们趁机引入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说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会在物体背后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这就是影子。在实验过程中,志愿者们不断鼓励孩子们尝试不同的姿势和角度,观察影子的变化。孩子们在实践中发现,影子的形成和变化与光的直线传播密切相关。他们还发现,当光源靠近物体时,影子会变大;当光源远离物体时,影子会变小。这种亲身体验让孩子们对光的直线传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孩子们对科学知识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图为成员展示泰州凤城湖的美景。朱琴供图。

随后,志愿者们引导孩子们回到诗歌中,让他们思考“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影”是如何形成的。孩子们纷纷回答说,是因为月光照射在李白身上,形成了影子。志愿者们肯定了孩子们的回答,并进一步解释说,这种自然现象不仅在诗中出现,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们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通过这一系列的诗歌赏析和科普教学,孩子们不仅理解了《月下独酌》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还对光的直线传播和影子的形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对诗歌和科学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后会主动学习更多的古诗词和科学知识。这一刻,诗歌与科学完美结合,激发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诗歌赏析和科普教学之后,活动进入了最后的环节——“影子变变变”实践活动。

这个环节不仅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影子的变化,还通过亲子互动的形式,增强家庭之间的默契和情感交流。活动现场,孩子们和家长们围坐在一起,志愿者们为每个小组准备了手电筒和玩偶。志愿者们首先向孩子们和家长讲解了活动规则和目标:用手电筒照在玩偶上,观察影子大小。活动现场,孩子们和家长们围坐在一起,志愿者们为每个小组准备了手电筒和各种可爱的玩偶。志愿者们首先向孩子们和家长讲解了活动规则和目标:利用手电筒的光线照在玩偶上,观察影子的大小变化,并尝试通过改变手电筒与玩偶之间的距离来调整影子的大小。

活动开始后,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和家长们纷纷动手,有的小组选择了小兔子玩偶,有的选择了小熊玩偶,还有的选择了小猫玩偶。孩子们兴奋地用手电筒照射玩偶,观察影子的变化。他们发现,当手电筒靠近玩偶时,影子会变大;当手电筒远离玩偶时,影子会变小。这种有趣的发现让孩子们对影子的形成和变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组用小兔子玩偶做了实验,发现手电筒离玩偶越近,影子就越大;手电筒离玩偶越远,影子就越小。我觉得这个实验很有趣!”一个孩子兴奋地说。

图为教室内孩子们与家长一起参与影子实验。朱琴供图。

随着“影子变变变”实践活动的结束,本次“诗韵探寻,雅句传薪”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孩子们在诗歌的海洋中遨游,从李白的《夜宿山寺》到《月下独酌》,他们领略了古诗的意境之美,也通过影子实验,触摸到了科学的奥秘。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们知道,一颗颗热爱传统文化与科学探索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悄然种下。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种子将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让中华文化的根基更加牢固,让科学探索的精神永远闪耀。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也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了宝贵的回忆和无限的可能。

本次“诗韵探寻,雅句传薪”暑期社会实践能够取得圆满的成功,离不开小组成员的辛勤付出。这次实践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学科融合的创新尝试。团队通过将诗歌赏析与科学实验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之路,让古老的诗词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也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年7月8日活动结束后的合影。朱琴供图。

(记者 朱琴 通讯员 基国颖)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冯梓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0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