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农业发展与乡村建设,以青春力量赋能科技兴农。七月上旬,安阳工学院电子电气与无人机学院科技兴农实践团奔赴乡村沃野,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用专业知识与实际行动,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绘就科技助农新画卷。期待以此次实践为起点,让科技兴农火种在更多乡村点亮,持续书写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
图为老师携实践队员与村委会工作人员合影留念。陈广 供图
一、精准调研,锚定发展需求
实践团带着对乡村发展的关切,开启调研之旅。设计简洁问卷,围绕农业生产、技术需求等设置10余个问题,走访多户户农户,收集“接地气”的一手数据,精准捕捉乡村发展痛点与期待。同时开设“微农技课堂”,用短视频搭配通俗讲解,传授病虫害防治“小妙招”,让科学种植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走访科技应用先行者,聚焦无人机、滴灌带等设备,倾听使用心声,探寻技术推广“密码”。与养殖农户唠家常,摸清养殖业发展脉络。漫步乡间,调研自然景观,为生态旅游规划埋下“创意种子”,以多元调研为乡村发展精准“画像”。
图为实践队员到村中进行问卷调查。许少函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在村委会开设农技小课堂。许少函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到无人机基地学习相关知识。陈广 供图
二、示范引领,点亮科技星火
在乡村的场院与街巷,实践团化身“科技播种人”。开展农产品包装教学,现场教学鸡蛋重包装工作,让朴素农产品“穿上创意外衣”,助力提升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聚焦无人机植保优势,进行喷洒农药知识科普,从原理到实操演示,展现科技务农的高效便捷,为农业生产插上“智能翅膀”。走访老人家庭,陪老人唠家常、听他们讲述乡村过往故事,了解老人生活需求与困难,为后续帮扶积累信息,以温暖走访搭建起青春与银发群体的“共情桥”,点燃乡村人文关怀的热度。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鸡蛋重包装活动。陈广 供图
图为老师携实践队员走访村中老人。许少函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一起了解无人机驾驶的相关知识和要求。陈广 供图
三、实干践行,深耕助农沃土
实践团以“实干”为笔,书写助农担当。组织农具保养“诊疗会”,召集村民带生锈农具“问诊”,除锈、上油、调试,让旧农具重焕生机,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走进农田,与农户并肩开展杂草绿色处理实践,弯腰除草、汗洒田间,体悟“粒粒皆辛苦”的真谛;举办电商分享会,化身为“乡村主播”,教农户运营社交账号、上架农产品,打通线上销售“新通道”。深入家禽养殖农户家中,在实践中懂养殖、知民生,以实干深耕厚植助农根基。
图为实践队员帮助村民清理农具。陈广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来慰问村中困难老人。彭迪 供图
活动尾声,实践团向村民致谢,言语中满是别离的不舍。此次“三下乡”活动,电子电气与无人机学院学子将专业知识化作助农“笔墨”,以脚踏实地的实践当作“画纸”,一笔一划书写科技助农的生动故事。在田间地头的奔波里,在与农户交流的细节中,他们不仅为乡村发展添砖加瓦,更让青春在泥土的滋养、汗水的浸润下,褪去青涩,淬炼出担当与成长的光彩。
图为实践队员分享电商实践经验。许少函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在田地里清理杂草。陈广 供图
未来,实践团将持续深耕科技助农领域,迭代调研方法、丰富示范形式、升级实干举措,让青春力量持续赋能乡村。也盼更多青年学子投身乡村实践,让科技兴农的火种,在广袤乡土点亮更多希望,共绘乡村振兴壮美长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许少函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