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开封7月31日讯(通讯员 司马腾 何卓隆)七月的骄阳刚爬上山头,蒲公英服务队的队员就已经开始为今天的运动会忙碌了。这是夏令营活动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教大学生为孩子们准备的夏日惊喜。
清晨八点,各班学生都已到齐,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各班同学由班主任带到教学楼前。一场由支教团队联合学校共同策划的秋季运动会在此拉开帷幕。作为本次活动的发起者之一,服务队队长大树老师带领队员们与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了这场充满欢声笑语的开幕式,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校园注入别样活力。
图为实践队队长进行开幕式致辞 通讯员何卓隆 供图
开幕式上,伴随着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各班级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依次入场,孩子们手中挥舞着自制的班牌,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图为运动员们进行50m比赛 通讯员何卓隆 供图
第一个项目是50米跑。低年级的孩子们站在起点,有的紧张地拽着衣角,有的踮着脚往前探。“各就各位——”小涛老师模仿着电视里的裁判语气说了开始,跑道上瞬间扬起尘土,终点线旁的孩子们扯着嗓子喊“加油”。最动人的是三年级的比赛,有一位选手跑着跑着鞋带松了,她没顾上停,踉跄着冲过终点后,抱着膝盖笑得直不起腰,脸上的汗水混着泥土,像朵沾满露珠的向日葵。
跳绳比赛在树荫下进行。二年级的孩子们排成队,手里的绳子大多是用彩绳编的,有的还缠着塑料瓶碎片,摇起来哗啦啦响。“预备——开始!”支教队员的秒表刚按下,操场上就响起了“呼呼”的绳风。四年级的有一位选手甩绳的速度快得模糊,计数的同学数到“98”时突然卡壳,他却没停,直到绳子绊了脚才笑着停下,低头发现自己的额发已经湿透,贴在脑门上像片深色的树叶。
图为运动员进行拔河比赛 通讯员何卓隆 供图
最热闹的当属年级拔河。四年级和五年级的男生们攥着粗麻绳,脚抵着脚,脸憋得通红。支教老师们分成两拨当啦啦队,喊得嗓子都哑了。绳子中间的红布条来来回回拉锯,突然五年级的队伍里有人脚下一滑,整队人跟着往前踉跄,四年级趁机发力,红布条过线的瞬间,孩子们扑在地上欢呼,有的还滚了一身草屑。女生组的拔河更显温情,三年级女生力气小,拉着绳子慢慢往后挪,支教老师想上前帮忙,却被她们摆手拒绝:“老师,我们自己来!”最终虽然输了,她们却互相拍着对方的手背,笑着说“下次一定赢”。
20米运球是最具挑战性的项目。学校里的篮球大多是旧的,有的还漏气,但孩子们拍得格外认真。六年级的小宇运球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篮球滚到了场外,他爬起来追球的样子引得全场大笑,可当他抱着球一瘸一拐冲过终点时,掌声比任何时候都响亮。轮到女生组,二年级的小花把篮球抱在怀里跑,被裁判老师笑着提醒“要运球哦”,她吐了吐舌头,把球往地上一拍,球弹起来砸到鼻尖,逗得大家直乐,她自己却咧着嘴,抱着球继续往前冲。
午后的气温窜到了35度,操场边的温度计红得刺眼。我们临时决定将下午的活动转到各班教室,这个消息让趴在课桌上的孩子们瞬间坐直了身子。三年级教室里,课桌椅被搬到墙角,留出的空地成了“纸板渡河”的赛场。纸板渡河是用废旧纸箱裁成的硬纸板当“船”,三人一组踩着纸板往对岸挪。老师刚讲完规则,孩子们就七手八脚地抢起纸板。“慢点,别抢!”支教老师笑着把纸板分给大家,自己也拿起一块加入比赛。当她和三个女生组成的队伍因脚下的纸板打滑集体“落水”时,教室里爆发出震耳的笑声,有孩子拍着桌子喊:“老师,你要像小鸭子一样稳住!”
四年级的“投掷大师”比赛更显创意。孩子们用废纸团成“炸弹”,瞄准讲台上堆叠的塑料瓶。平时最调皮的小昊眯着眼瞄准,手臂往后抡时不小心撞到了后排的同学,两人对视一眼,笑着抱在了一起。当他投出的“炸弹”精准击倒三个瓶子时,全班同学都站起来为他欢呼,连隔壁班的老师都探头进来瞧热闹。
图为学生参加纸杯叠叠乐游戏 通讯员何卓隆 供图
低年级的纸杯叠叠乐最考验耐心。一年级的孩子们踮着脚,小心翼翼地把纸杯往上摞,有的叠到第五个就倒了,小嘴一瘪差点哭出来,旁边的支教老师赶紧帮他扶起来:“我们再试一次,慢慢来。”
最热闹的当属“气球不落地”比赛。五年级教室里,彩色气球在头顶飞来飞去,孩子们蹦着跳着去够气球,有的还抱着老师的胳膊借力。支教老师被三个孩子围着,仰头用胳膊肘垫着气球,笑得直不起腰:“慢点,别撞着!”阳光透过窗户斜斜照进来,把飞舞的气球染成了金色,也把孩子们奔跑的影子拉得老长。
这场没有专业器材、规则全靠“约定俗成”的运动会,或许称不上标准,但孩子们眼里的光、脸上的笑,早已超越了所有竞技的意义。在支教的这些日子里,我们总想着教给他们更多知识,却在今天发现:陪他们跑一次步、叠一次纸杯、捡一次掉落的气球,或许也是最生动的课程。
远处的山坳里升起了炊烟,小美抱着奖牌跑过来:“老师,明年你们还来吗?我们还想办运动会。”我们望着她被夕阳染红的脸颊,用力点了点头——这片山野里的欢笑,从来都不是单向的馈赠,而是我们与孩子们之间,最珍贵的双向奔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司马腾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