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卢诗采、张艳怡)近日,佛山大学青医·萤火守护者实践团深入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秤架瑶族乡,开展为期9天的文化宣传与助农实践活动。在秤架瑶族乡团委和秤架村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实践团通过专题拍摄、实地走访和直播助农等方式,深度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助力瑶乡特色产业发展。期间,团队成员们重点走访了多个特色文化地标,详细记录了瑶族风情习俗,深入林下经济产业基地考察,通过两场特色直播将瑶山灵芝等优质农产品推向更广阔市场,以实际行动赋能乡村振兴。
镜头记录瑶族乡韵,影像焕发古村新生
三下乡活动期间,青医宣传组深入秤架瑶族乡多个标志性地点进行拍摄,包括善美康桥、百年雅榕、古街道、园丰楼、观音堂、接龙桥以及万里碧道等。在善美康桥,通过航拍展现古桥与碧水相映成趣的画卷;在百年雅榕下,队员们记录下穿着瑶族服饰的少年少女在树下轻盈起舞的美好场景;在万里碧道取景时,队员们头顶烈阳,赤脚下水为寻最佳角度展现山水之美……这些秘境佳景,既展现着秤架的灵秀风光,又承载着瑶乡的厚重历史。一景一物间,既可见岁月沉淀的历史底蕴,又跃动着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
▲图为实践团队员们身穿瑶族服饰拍摄宣传片。李咫瑶 供图
青医宣传组的队员们通过镜头美学记录下古建筑的修缮成果、碧道沿线的生态美景以及村民生活的幸福场景,全方位呈现了秤架瑶族乡的独特风韵。队员们表示,希望能够通过自身拍摄剪辑的宣传视频将秤架瑶族乡的文化自然底蕴展现于公众,为秤架当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拍摄秤架宣传片。李咫瑶 供图
灵芝织梦瑶乡富,青春直播促振兴
一株灵芝撑起瑶乡共富伞。实践团深入秤架瑶族乡,对南岭瑶山瑶灵芝专业合作社进行专题调研。队员们实地走访灵芝种植基地,与创始人张国雄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其十年坚守的"品质为先"理念。通过系统的访谈记录与规范的影像资料采集,团队完整记录了灵芝从天然种植到助农增收的全产业链情况,全面了解到灵芝经济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灵芝已然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伞”。
▲图为南岭瑶山瑶灵芝专业合作社创始人张国雄接受队员采访。李雨德 供图
实践团在秤架村村委直播间开展“生态为引、文化为媒、山货为核”主题助农直播,通过“生态影片+山货推介+文旅展示”三维模式,打造沉浸式“云端瑶乡”体验。直播以航拍视角展现98%森林覆盖率的原始秘境,雾霭林海与碧水溪涧构成“天然氧吧”视觉盛宴;随后重点推介林下灵芝、附生石斛等山货,详解“立体种植网”生态智慧,引发观众热烈互动;文旅环节则聚焦16.88米排瑶长鼓雕塑、善美康桥山货市集、瑶风台民俗舞台等地标,引发评论区“求旅游攻略”持续刷屏。两场直播构建起“绿水青山-生态产品-文旅经济”的价值转化链,实现山货出山与风光出圈的双向赋能。
▲图为实践团队员们与秤架村村委负责人一起进行直播。程焱 供图
据统计,两场直播累计吸引2000余人次观看,收获17万余次点赞,显著提升了山货关注度和秤架瑶族乡文旅影响力,助力该“广东省文化旅游特色村”实现产业与旅游融合。实践团成员表示:“直播不只是卖货,更是在讲好瑶乡人与自然共生的故事——从探秘灵芝种植到搭建直播桥梁,都是故事的篇章。”青年学子以专业所长激活乡村资源,让更多人看见深山里的生态价值与文化价值。
如今的秤架瑶族乡正以灵芝为媒,让绿色生态焕发活力,让民族文化绽放魅力。佛山大学青年参与的振兴实践深刻揭示:乡村振兴的密码既蕴藏在田间地头的坚守中,也镌刻于城乡联动的创新里。在此次拍摄行动中,实践团不仅完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生动示范,更以青春专业之力谱写了乡村振兴的缩影。未来,团队将持续探索多元化宣传模式,深化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合作,全力助推乡村文化传播与经济腾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咫瑶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