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6日讯(通讯员 李玉玲 吴凯儒 黄艳淇 罗仕睿 杨锋)近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蓝海拾遗·青创侨阳”青春实践队,在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辅导员高薇老师的指导下,深入北海市平阳镇平阳村海上丝路北海工艺美术博览园及侨港镇华侨历史展览馆,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实践队通过实地观摩、深度访谈、素材收集及线上传播等形式,聚焦北海贝雕、角雕、船木雕等本土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的发展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在北海工艺美术博览园内,团队成员们跟随非遗大师们冒雨展开实践。
图为非遗传承大师向团队成员介绍作品内涵与工艺特点
园区汇集百余位各级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内的工艺美术精品种类齐全,独具特色。在非遗大师讲解巨型木雕《向海之路》时,恰逢电力恢复,据其介绍,该作品寓意着北海作为古代海丝路始发港,正沿着“一带一路”续写辉煌,而灯光的瞬间点亮,也正呼应了北海兼顾经济与生态发展的目标正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之下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图为工作室内工艺大师简介
在贝雕研习课堂,队员们专访“北海工匠”庞振新大师。庞大师展示了融合儒家经典《论语》的贝雕作品,向队员们阐释了其沟通岭南与中原文化的重要价值,并鼓励青年学子汲取经典智慧,为贝雕注入新活力。
图为非遗大师为成员们讲解贝壳的种类与相关知识
针对队员们对于贝雕的核心原料--贝壳的好奇,非遗大师们就地取材,为队员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贝类小课堂”。据大师介绍,不同种类的贝壳不仅仅见证了沧海桑田的自然变化,又在人类的手中得到生命力的第二次焕发。队员们细致地听取了大师的介绍,并记录下贝雕工艺与渊源,为后续传播积累素材。未来,团队将继续努力,助力北海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撰文 | 李玉玲 吴凯儒 黄艳淇 罗仕睿 杨锋
图片 | 吴凯儒 黄艳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凯儒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