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廉江市营仔镇的村道旁,岭南师范学院“红色绘影”突击队的三下乡墙绘行动持续推进。队员们以画笔为犁,将营仔镇的渔港风情、红树林风光融入色彩,让素净的墙面渐次绽放活力。
调色盘里的启程:颜料交融勾勒乡韵
清晨的露水还未干透,队员们已在墙根下摆开阵势。钛白、群青、赭石等颜料在调色盘里被耐心调和,时而加水稀释,时而加色提亮。随着第一抹靛蓝在墙面上铺开,原本斑驳的墙面渐渐有了生气——有人负责勾勒古桥的轮廓,有人专注填充稻田的底色,笔尖划过墙面的轻响里,藏着对乡村景致的细致复刻,颜料的芬芳与泥土的气息在晨光中悄然相融。
图
为红色绘影突击队成员绘画
田埂边的涂鸦:孩童与稻浪的共鸣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墙面上,一幅“稻田丰收”的画面已初显雏形。一名孩童被画面吸引驻足,孩童紧盯画中田埂角落,流露浓厚兴趣。队员见状递上画笔,引导其参与创作。孩童在画中稻田边缘添上一笔,笔触稚嫩却为作品注入童真。完成后,孩童凝视自己的笔触,难掩自豪。这一互动让孩童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既加深了对家乡田园的感知,也在心中播下艺术与乡土相连的种子,为乡村墙绘行动增添了独特的成长印记。
图为墙绘组成员带领孩童绘画
雨幕中的暖意:村民赠果默默离去
7月8日,乌云漫过屋顶,细密的雨丝斜斜落下。队员们正忙着用帆布遮盖画具,一名村民开着电动车路过,迅速放下一袋香蕉,简单说了句“雨天补充点能量”,便迅速驶离,很快消失在乡间小路的暮色中。队员们撑着伞想追时,只看到她的背影消失在拐角。这份突如其来的暖意,让雨中的创作更添一份温情。指尖捏着带着露水的香蕉,雨丝打在伞面的声响里,仿佛都掺了几分甜意。
图为红色绘影突击队成员分享村民送的香蕉
这场墙绘行动,让颜料的浓艳与乡土的质朴撞个满怀。从调色盘里的反复调试,到孩童与画景的短暂相遇,再到雨幕中匿名的馈赠,每一帧都藏着营仔镇的温情,让艺术在渔港的风里,长出了扎根大地的模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殷诗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