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何露) 7月17日至19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江津区中山镇白鹤村开展系列非遗植物拓印活动,通过“教学—创作—固色—展示”全链条实践,让乡村儿童深度体验传统技艺魅力,为乡村美育注入鲜活力量,引发村民广泛参与热潮。
7月17日上午8时,白鹤村便民服务中心会议室内,实践团成员为护苗辅导班的孩子们开启非遗课堂。从植物拓染的历史渊源到工具使用技巧,从叶片选取到敲击力度控制,成员们以“讲解+演示”方式拆解技艺要点,孩子们在互动中逐步掌握拓印精髓。此次活动得到白鹤村村委及中山镇政府的全力支持,充足的棉T恤,就地取新鲜叶子和砸锤工具,为孩子们的实践体验提供了保障。
课程结束后,实践团布置亲子拓印作业,鼓励家庭协作完成作品。这一设计既让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深化对非遗的理解,更以技艺为纽带拉近亲子距离,形成“孩子学技艺、家庭传文化”的良好氛围。
7月18日,实践团专程回收孩子们的拓印衣物,进行专业固色处理,通过规范流程延长植物色素留存时间,让每份创意作品得以长久保存。
7月19日的朗诵汇演现场,身着自制拓印衣物的孩子们成为焦点——叶片脉络与花朵轮廓在棉布上自然舒展,与稚嫩的朗诵声交织,将非遗之美与语言艺术巧妙融合,赢得在场观众一致好评。
从课堂教学到舞台展示,实践团以系统化服务让非遗传承在白鹤村落地生根。而活动的影响力并未止步于此,随着孩子们的拓印作品在村里流转展示,村民们也逐渐知晓了这项有趣的非遗植物拓印活动。“看孩子们印的衣服多好看,这手艺真新鲜”“原来树叶花朵还能在布上留下这么美的痕迹,我们也想试试”……村民们纷纷议论着,言语间满是好奇与期待。
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儿童动手与审美能力,更以亲子参与、成果展示的模式让非遗融入乡村生活。村民对拓印活动的好奇与期待,为传统文化传承筑牢群众基础,让非遗种子在白鹤村持续生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何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