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三下乡:电商星火燃渔村,青春助农破困局

发布时间:2025-07-27 20:3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雨晨   阅读 449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烟台7月24日讯(通讯员 陶伊琳)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学科优势赋能农村发展,曲阜师范大学“星火电商·筑梦振乡”社会实践队于7月23日奔赴山东省荣成市八甲村,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入渔村,聚焦特色渔业电商化难题,通过调研走访、技能培训、模式创新等方式,探寻渔业与电商融合发展新路径,以青春智慧为渔村振兴注入活力,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助农答卷。

调研走访:摸清渔业电商“真家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队抵达渔村后,迅速围绕“特色海产品种类与产量、现有销售渠道瓶颈、渔民电商认知度与参与意愿”展开调研。队员们兵分多路,或与渔民唠家常,了解海参、鲍鱼、海鱼等海产品的养殖周期、捕捞规模;或走进渔村合作社,探讨冷链物流、品牌建设现状;或在渔村集市发放问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渔民填写,收集一手数据。

图为实践队员走访渔民家中了解情况

唐烯恬供图

调研中,渔民们的烦恼直击痛点:“咱这海参品质好,可外地客户知道的少,收购价压得低,丰收了也难卖上好价钱!”一位有着二十多年养殖经验的阿姨无奈说道。实践队一边认真记录“好货难出村”的现实困境,一边向渔民科普电商销售的广阔前景,讲解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直销等模式,为后续助农方案储备素材,也让渔民们对电商助农多了几分期待。

技能培训:搭建电商发展“脚手架”

针对渔村电商基础薄弱、渔民操作技能欠缺的问题,实践队联合渔村党支部,开办“电商赋能渔业”培训课堂。队员们化身“讲师”,从电商平台注册、产品上架,到短视频拍摄技巧、直播带货话术,进行系统性教学。

“大家看,拍摄海参时,要突出它的肉质和捕捞环境,这样才能吸引买家……”培训现场,队员结合渔村海产品特点,手把手教渔民拍摄产品素材、剪辑短视频。同时,指导渔民搭建电商店铺框架,设置特色产品链接,讲解店铺运营基础逻辑。

图为实践队成员向渔民教授技巧

唐烯恬 供图

为增强实操性,实践队还组织“模拟直播”活动,让渔民登台尝试带货,队员在旁实时指导互动技巧、产品介绍要点。经过系列培训,很多渔民初步掌握电商基础操作,部分渔民成功开通个人电商账号,迈出渔业电商化“第一步”,渔村电商发展有了“生力军”。

模式创新:探寻产业振兴“新路径”

在调研与培训基础上,实践队聚焦渔村合作社发展难题,携手探索“合作社+电商+品牌化”发展模式。协助合作社整合渔业资源,统一品控标准,打造“渔村鲜品”特色品牌,设计带有渔村文化元素的包装,提升产品辨识度。

图为实践队成员向村干部展示方案

唐烯恬 供图

同时,实践队结合电商趋势,策划“渔业+文旅”融合营销方案:通过直播展示“渔民出海捕捞、海鲜现场加工”的真实场景,打造“看得见的新鲜”;推出“渔村体验游+海鲜电商套餐”,吸引城市消费者下单的同时,带动渔村文旅发展。此外,联动电商平台争取流量扶持,参与平台“助农直播专场”,拓宽销售渠道。

系列举措初见成效,活动期间,渔村特色海产品电商销量大幅增长,“渔村鲜品”品牌逐步获得市场关注。渔民们感慨:“原来咱的海鲜还能这么卖,多亏了这些大学生!”

青春赋能:书写乡村振兴“新担当”

此次渔村助农实践,是曲园学子以知识服务乡村的生动实践。队员们扎根渔村,从调研中洞察发展痛点,在培训里传递电商技能,于创新间探索振兴路径,不仅为渔村渔业电商化破局助力,更让“乡村振兴”从理论认知,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

图为实践队成员合照

唐烯恬供图

实践虽已结束,青春助农不止步。队员们表示,将持续关注渔村发展,利用线上渠道为“渔村鲜品”宣传推广,也期待更多青年力量加入,以电商为笔、青春为墨,绘就乡村振兴更绚丽的画卷,让渔村的“蓝色经济”借电商东风,驶向更广阔的海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雨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