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膺担当青春行|敦煌文化系列(二) 感悟丝路底蕴,赓续丝路精神

发布时间:2025-07-27 19:4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奎 张飞飞 李悦 姚芃舟 李铮 刘乐 陈海宁   阅读 3.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日,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寻迹传普韵,语润丝路绘新篇”社会实践团踏上千年丝路,先后走进丝路遗产城、敦煌古城与阳关遗址三大文化地标。实践队员在斑驳的城墙与残存的烽燧间寻觅驼铃商队的往昔踪迹,于阳关故址的残阳中聆听“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千古绝唱。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不仅让青年学子在沉浸式体验中解码丝路文明的基因密码,更通过多语种宣讲、数字化复原等创新形式,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为古老丝路注入青春话语,续写文明互鉴的新篇章。

 

第一站,实践队员们踏入丝路遗产城,仿佛叩开了时空之门。石窟佛像身上斑驳的痕迹,彰显着丝绸之路深厚的历史底蕴,体现着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的特征,是千百年来丝绸之路上各国文化交流交融、各族人民相知相交的历史见证。

第二站,实践队员们走进敦煌古城,仿佛耳边回响着千年前算盘清脆的声响,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深远。丝绸之路的开通,使敦煌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节点,商业空前繁荣,相关金融业也随之兴盛,展现出古代金融体系的高度发展的景象。

最后一站,实践队员们走进阳关博物馆穹顶展厅。在展厅内,队员们驻足于展出的文物前,认真聆听于建贵老师对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求法等历史事件的生动讲解,细致观摩出土的汉代陶片与铜制箭镞,深切感受丝绸之路所承载的文化交流与历史厚重。阳关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丝路精神的重要象征。此次实践活动,使历史从书本走向现实,变得触手可及、生动鲜活。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不仅深入领略了丝路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增强了对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责任意识。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系统整理调研成果,撰写详实的调研报告,并通过拍摄宣讲视频等多种形式,积极传播丝路文化精神。在实践中,努力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文化事业的大局,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海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