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社会实践总结:华中师范大学百所观察实践队绘就兴山乡村法治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7-27 21:1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蔡圆 孙玉洁 肖博涵   阅读 4.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蔡圆 孙玉洁 肖博涵)“这些活动把法律送到了我们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法治的温度和力量。”一位村民在参与系列法治实践活动后,字里行间流露着对这些活动的认可。近日,华中师范大学“百所观察”实践队在宜昌市兴山县峡口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实践活动。从托管班的法治课堂到屋场院坝的普法宣讲,从庄严的模拟法庭到热闹的法治嘉年华,从专业的法律研讨到田间地头的司法调研,实践队致力于让法治精神更广泛地渗透到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多维度实践行动推动法治乡村建设。

护“苗”成长:课堂内外织密法治“防护网”

在法治教育与爱心托管的深度融合中,一系列特色课程让孩子们收获颇丰。禁毒课揭露新型毒品伪装并以真实案例强化“吸毒违法、贩毒严惩”的观念;反霸凌剧本杀活动让孩子们领悟“不做施暴者、争当守护者”的理念;法治美育课通过黏土制作法槌、獬豸等形象使法治理念具象化。法律职业认知课堂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讲解司法人员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具体作用;“AI未来职业照相馆”课程生成了孩子们身着法官袍、佩戴检察官徽章的虚拟形象,在他们心中悄悄播下了法治的种子。

▲图为孩子们在法治美育课上完成的黏土作品

在课外,孩子们参加“宪法伴成长,法治护童心”系列活动,在国旗下诵读宪法并宣誓,学唱《宪法伴我成长》并跳手势舞。在峡口派出法庭举办的模拟法庭里,“小律师”“小检察官”围绕“游戏诈骗案”交锋,体验司法程序的严谨与公正。在这期间,队员们开发了特色法治课程包8套,形成包含教学方案、案例库、评价工具在内的标准化法治教育资源包。

▲图为模拟法庭现场

惠“民”生活:送法下乡融入乡村“烟火气”

村口屋场院坝里,普法志愿者聚焦村民“急难愁盼”,用接地气的语言解读土地流转合同等法律知识,让生硬条文落到实处。午后乡村广播准时响起,实践队员以亲切话语播送反诈提示,“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的提醒传遍家家户户。并且,在峡口镇社区举办的“普通话大家测”行动中,发放了《普通话推广手册》等宣传资料80余份,吸引众多居民参与,居民从中发现自身发音问题。

▲图为实践队员为村民播送反诈提醒

实践队还联合峡口镇综治办、派出所、派出法庭等多部门开展以“法治护航,惠民同行”为主题的法治嘉年华。派出所民警展示毒品模型并详解危害与防范技巧,派出法庭法官助理结合实例“以案释法”,实践队以法治情景剧与快板表演,生动揭露诈骗套路。法治游园会让大家在参与中轻松习得消费维权、环保分类、防范诈骗等实用知识,实现了“玩中学、学中用”,让法律知识真正走进群众生活。

▲图为居民们积极参与法治游园会

探“治”之道:基层调研解锁治理“金钥匙”

实践队还聚焦“执法改革”和“林业纠纷”两大主题,深入基层调研。在峡口镇司法所,队员了解当地优化执法流程的措施,为调研奠定基础;在古夫镇司法所,队员与工作人员探讨“街镇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梳理改革经验与痛点;在南阳镇司法所,队员收集到借助村规民约化解林地矛盾的一手资料;在昭君镇司法所,队员结合当地文旅特色,聚焦“综合执法服务文旅发展”及环保问题展开探讨。在兴山县司法局座谈会上,双方达成以“实践调研+成果转化”模式推动基层法治建设的共识。

▲图为实践队员前往古夫司法所调研

守“江”细流:法规普及点亮生态“责任灯”

“用旧瓶盖拼完环保宣传画,我突然发现,原来不起眼的废品藏着这么多魔力呀!”为深化长江生态保护理念,实践队举办“环保创意作品展”,鼓励孩子们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手工艺品、环保宣传画等,加深孩子们废物利用的环保理念。并且,队员们准备了卡片和模拟垃圾桶道具,组织孩子们参与垃圾分类游戏,帮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在社区里,队员们向当地居民发放精心制作的宣传单,单页内容涵盖《环境保护法》《长江保护法》等重要法律法规,让大家明白自身在长江生态保护中的责任与义务。

▲图为实践队员为居民发放环保宣传单

从课堂内外为少年儿童筑牢法治“防护网”,到深入田间地头为村民送去贴合生活的法律知识,再到聚焦基层治理关键议题开展调研,“百所观察”实践队用实际行动架起了法治与乡村之间的桥梁。实践队将延续并拓展多样化的普法形式,进一步推动法治教育与乡村实际需求的深度融合,助力构建更为完善的乡村法治体系,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

(通讯员:蔡圆 孙玉洁 肖博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博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