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炎黄绿意三分景,共赴青春生态一段程

发布时间:2025-07-27 23:1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孟德涛   阅读 1.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守护炎黄绿意三分景,共赴青春生态一段程

为深入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推动生态与教育协同发展,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星火燎原”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7月3日至7月11日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与教育协调实践”活动,通过对黄河沿岸九省村庄76周岁左右老人进行调查采访、线下宣讲、参观红色场馆及遗迹等形式,以青春行动守护生态根基 。

炎黄大地,承载千年文明厚重底蕴,孕育磅礴自然力量。在生态保护意识深入人心的当下,如何引导青少年成为生态文明践行者与传承者,是炎黄地区推进绿色发展绕不开的重要课题。“星火燎原” 社会实践队主动投身这一课题,以教育为笔、实践为墨,书写生态守护的青春篇章。

为确保“黄河流域生态与教育协调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星火燎原”社会实践队于6月18日组织召开动员大会。会上,社会实践队队长详细阐述了此次实践的背景与意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是国家重要战略,而教育在其中扮演着传递生态理念、培养践行者的关键角色。结合团队课题,社会实践队队长对实践内容进行了细致安排,明确了采访老人、基层宣讲、参观红色场馆等环节的目标与要求。社会实践队队员们积极发言,围绕如何与老人进行有效沟通、宣讲内容如何更贴合受众等问题展开讨论,最终确定了详细的实践计划。

图为社会实践队进行实践动员会议。中国青年通讯员 付天宇 供图

7月3日起,社会实践队对员分头行动,前往黄河沿岸九省附近多个村庄开启对76周岁左右老人的访谈采访。抵达目的地后,队员们先与社区、村庄负责人沟通,说明来意,在其协助下联系到受访老人。采访过程中,队员们采用视频录制、全程录音、实时拍照等方式,全方位记录老人的讲述。76岁的王大爷回忆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生活并感慨道:“那会儿哪有现在的柏油路?出门全靠两条腿,能骑上自行车都算稀罕物!”从凭票购物到扫码支付,从土坯房到安居楼,老人们的话语串联起新中国70余年的发展轨迹,也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实践队队员在完成全部采访后,立即对详细的访谈记录进行分析讨论,实践队队员们重点关注老人讲述中与生态相关的内容,如过去的自然环境状况、生活方式对生态的影响等,结合当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现状,分析其中的联系与启示,为后续的宣讲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图为社会实践队对家乡地区的老人进行访谈。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沈雨晨 供图

采访调研只是实践队行动的一部分,丰富多元的活动让生态与红色教育传递更有温度。7月10日,队员们走进家乡学校、社区活动中心,用行动去传播红色故事。前期采访老人的故事、参观红色场馆的触动,都成了宣讲的素材。面对居民和孩子,队员们不用晦涩理论,用大白话讲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发展的成就,讲到关键处,穿插老人经历的“老故事”—— 比如王大爷说以前“出门靠腿,自行车是稀罕物”,对比现在柏油路通到家门口、汽车普及,直观展现发展变迁。宣讲不是单向输出,间隙的剪纸互动受到居民和孩子的广泛热爱。队员们带着大家剪五角星致敬信仰,剪天安门铭记历史,剪中国梦憧憬未来。红纸在手中翻转,图案慢慢成型,红色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成了眼前鲜活的载体。孩子们举着作品叽叽喳喳分享,居民们也笑着讨论,红色精神就这样在互动里,悄悄扎根心底。

图为社会实践队队进行宣讲。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黄雨蝶 供图

7月11日,实践队结束全部活动。队员们表示,此次实践不仅让他们从老人的讲述中读懂了奋斗的意义,从红色场馆中汲取了信仰的力量,更通过基层宣讲将这份感悟传递出去,让青春在传承与实践中绽放出了别样光彩。通过此次的社会实践行动,更加明确了深入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的目标,为推动生态与教育协同发展贡献社会实践队伍的一份力量。(通讯员沈雨晨)

图为“星火燎原”社会实践队合影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李冉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孟德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