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艺反应堆”支教志愿服务团调研组深入益阳市赫山区龙光桥街道早禾村,来到早禾工艺美术伞业公司,与省级非遗项目明油纸伞第十三代传承人曹军老师展开深度对话,了解这一传统技艺。
曹军老师首先带领调研组成员参观了湖南省明油纸伞传承体验展览馆。明油纸伞的制作起始于唐宋,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其工艺、构造既有儒家“入世健动”的动态之美,又有道家“清静无为”的静态之美,竹制伞架有“节节高升”之意,女子出阁时也会携一把红色油纸伞遮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其还曾作为中日友好交流的赠品,赠给过3000余名日本青年。
益阳明油纸伞的制伞技艺也有诸多讲究。正宗明油纸伞以桃江青竹、安化皮纸、湘西桐油、罗田柿水为原料,用料讲究,又有锯竹、裱伞、上桐油、结顶等繁多工序,多达72道。曹军老师特别向我们介绍了制伞骨的工序:明油纸伞的伞骨以一根竹子制成为佳,匠人在锯好竹段后,会在其上划出一圈浅浅的白痕以作标记,制成的伞骨收拢后周身圆润,其上白痕复合如初,向我们揭示了神奇传统制伞技艺的冰山一角。
“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人。没有人愿意学技艺,没有人愿意来做伞。”提到技艺传承现状时,曹军老师苦笑着告诉调研组的成员,现在明油纸伞的制作技艺传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村中掌握技艺的老人相继去世,剩余的家庭也因经济效益低而不愿意再从事制伞工作。即使使用了机器辅助、简化了制作工艺,也只能勉强维持作坊完成现有订单。然而,曹军老师也在积极寻找突破契机,包括开发布艺伞等新品、与“烙画”等其它传统技艺结合等,期望能在新时代为传统技艺注入生机与活力。团队成员也将持续推进非遗调研活动,总结现有成果,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撰文|何佳睿、侯傅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耿一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