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点亮暑期:武汉工程大学“许愿计划”在通城隽水小学暑期托管班开展音乐课堂

发布时间:2025-07-28 00:1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宋澜馨   阅读 1.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8日讯(通讯员 孙逸凡 鲍嘉琪 陈勇群 赖闽韬 宋澜馨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 “许愿计划” 社会实践团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隽水小学开展的暑期爱心托管服务已近两周,自 7 月 6 日至今,实践团的实践团的志愿者们依托各类教学资源,精心打造音乐等特色课程,为孩子们带来了别样的暑期体验。音乐课程中,工大学子创新性地将经典电影《音乐之声》融入教学。负责音乐教学的实践团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系统学习乐理知识,跟随专业教学视频练习歌唱与乐器弹奏,为教学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实践团的志愿者选取《音乐之声》中《Do-Re-Mi》《雪绒花》等经典曲目对应的电影片段进行播放,借助影片中生动的场景与旋律,引导孩子们进入音乐情境。

图为观看《音乐之声》场景

在《Do-Re-Mi》教学单元,实践团的志愿者们构建了 “视听感知 — 乐理解析 — 肢体表达” 的三阶教学体系。课程伊始,志愿者播放电影中玛利亚教孩子们学唱该曲目的经典片段。当屏幕上出现 “Do 是小鹿多灵巧,Re 是金色阳光照” 的生动画面时,孩子们的目光紧紧锁定屏幕,不时跟着旋律轻轻晃动身体。志愿者抓住这一契机,取出自制的彩色音符卡片,逐一讲解 Do、Re、Mi 等基本音符的音高与节奏,用钢琴模拟器演示不同音符的发音差异,通过 “听辨音符找朋友” 游戏帮助孩子们建立音准概念 —— 当志愿者弹出某个音符,手持对应卡片的孩子需立即站起回应,课堂上不时响起 “我找到啦” 的雀跃声。图为志愿者正在教学音符

肢体动作设计是教学的点睛之笔。实践团的志愿者将每个音符与具象化动作结合:唱 Do 时双手比作小鹿犄角轻跳,唱 Re 时双臂张开模拟阳光洒落,唱 Mi 时手指指向天空模仿月亮形状。有些同学在练习时总把 Re 和 Mi 的动作弄混,实践团的志愿者便反复带领大家观看电影片段,反复示范阳光与月亮的动作差异,当孩子们终于准确完成整套动作时,涨红的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原来唱歌还能像演戏一样,我现在闭着眼睛都能做对!” 经过实践团的志愿者们的教学,孩子们已能边唱边完整完成整套动作,稚嫩的歌声与整齐的律动构成课堂最动人的风景。《雪绒花》教学则侧重情感表达与音节控制。实践团的志愿者先为孩子们讲述歌曲背后的爱国情怀,播放电影中特拉普上校演唱时的深情片段,引导孩子们观察演员如何通过放缓语速、轻抬眉眼传递温柔情感。乐理教学环节,实践团的志愿者重点讲解附点音符的延长技巧,用秒表计时让孩子们感受 “5. 3”(雪 — 花)中附点延长的微妙变化,通过 “吹蜡烛” 游戏训练气息控制 —— 要求孩子们唱长音时保持气息平稳,仿佛轻轻吹灭蜡烛却不晃动火焰。随后,结合影片中的教学方式,向孩子们讲解节拍知识,通过模仿影片中简单的肢体互动,帮助孩子们理解节奏概念。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进行课堂互动

音乐特色课程的开展,离不开实践团的志愿者们的默默付出。他们利用晚间休息时间备课、制作教具,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实践团的志愿者孙逸凡表示:“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收获知识与快乐,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武汉工程大学 “许愿计划” 社会实践团的支教实践团的志愿者们通过一系列特色课程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也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实践团将继续优化课程设置,为孩子们带来更多精彩的课程。

实践队:“许愿计划” 社会实践团

通讯员:孙逸凡 鲍嘉琪 陈勇群 赖闽韬 宋澜馨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宋澜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