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萤火流光实践团深入乡村,扎根田间:摘西瓜、钻玉米地、采辣椒、学插秧……在沾满泥土的汗水中,这群年轻人用双脚丈量土地,用双手感知农耕,在劳动实践中读懂乡土中国,为青春刻下坚实印记。
瓜田里的“甜蜜”课堂:从实践感悟成长
7月9日,实践团的第一站是瓜田。沉甸甸的西瓜凝聚着阳光雨露和农人的汗水。他们亲手采摘、品尝,队长曹峻源深有感触:“这甜味来之不易,就像知识的积累,需要日复一日的付出才能‘熟透’。”在欢声笑语中,队员们体悟到劳动创造价值的真谛。
玉米地中的“耕耘”体验:汗水浇灌收获
7月15日,金色的玉米地成为天然的实践场。队员们钻进茂密的玉米丛,锋利的叶片、闷热的空气、辛勤的劳作让他们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了深刻的理解。看着地上收获的玉米,每颗饱满的玉米粒都在诉说着粮食的珍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粮食的珍贵和农人的不易。
椒园里的“互助”印记:劳动凝聚真情
7月19日,在热心村民的辣椒园里,队员们学习采摘技巧。尽管在摘过程中汗流浃背,但队友间互相帮助、分享经验的温馨场景,成为劳动中珍贵的记忆。这小小的“勋章”不仅记录了实践的痕迹,更见证了团队成员在劳动中培养的协作精神和深厚情谊。
稻田上的“弯腰”一课:致敬劳动尊重
7月20日,烈日下的稻田成了最深刻的课堂。队员们从初入水田的踉跄到逐渐掌握插秧技巧,汗水浸透衣衫,泥巴裹满裤腿。队员王智禹感慨:“每一次弯腰插秧,都是对劳动最深的敬意。”亲身体验“粒粒皆辛苦”,队员们更加懂得珍惜,也决心将这份对劳动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传递给支教的孩子们。
从瓜田的甜蜜到稻田的翠绿,萤火流光实践团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实践。他们在劳动中学习、服务中成长,将青春汗水挥洒在乡村振兴沃土。这份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是时代画卷中最动人的青春篇章。劳动印记未褪,他们坚信,扎根乡土的青春,必孕育无限希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曹峻源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