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限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走进青龙泉小学 开展“沉浮的鸡蛋”趣味科学课

发布时间:2025-07-27 23:2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凌霞   阅读 1.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凌霞)今日,青春无限志愿服务队走进杨溪铺镇青龙泉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一堂主题为“沉浮的鸡蛋”的科学课。志愿者们通过PPT讲解与动手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在亲手操作中探索科学原理,感受科学魅力。

课堂上,志愿者首先利用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盐的基本特性。随后,PPT切换至死海画面——展现湛蓝湖水和人们悠闲漂浮的景象,迅速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为什么人能在死海里漂浮着看书呢?”志愿者顺势提问,引导大家积极思考。在孩子们短暂思考后,志愿者结合课件内容深入浅出地解释道:“死海因含有大量盐分,海水密度远高于普通水域,因此浮力巨大,人能轻松漂浮。而其‘死海’之名,则源于高盐度环境使绝大多数生物难以存活。” 孩子们专注聆听,科学原理在直观的演示与问答中变得清晰易懂。


图为志愿者耐心的为小朋友讲解密度的理论知识

在“先将鸡蛋放入清水中观察”的指令下,孩子们小心翼翼操作,只见鸡蛋迅速沉入杯底。紧接着,“请向水中加盐并搅拌,观察变化”的提示响起,小组成员们分工协作:有的专注加盐,有的负责搅拌。随着盐粒溶解,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水杯中的鸡蛋逐渐上浮,最终稳稳悬浮于水面。“鸡蛋浮起来了!”孩子们忍不住发出阵阵惊呼,惊奇之情溢于言表。这一直观而神奇的现象,正是“沉浮的鸡蛋”实验的核心所在:盐水密度的显著增加,使得其产生的浮力大于鸡蛋所受的重力,从而托举鸡蛋上浮。孩子们在亲手操作中,深刻理解了密度与浮力的科学奥秘。
图为小朋友们实验过程中发现鸡蛋漂浮起来的兴奋模样

面对实验中鸡蛋的沉浮变化,志愿者清晰阐释了背后的科学原理:“清水密度较低,鸡蛋因此下沉;加入盐后,水的密度增大。当盐水密度超过鸡蛋自身密度时,浮力便足以支撑鸡蛋上浮。这与死海使人漂浮遵循着相同的科学原理。”孩子们专注地听着讲解,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努力将眼前的现象与刚刚听到的原理联系起来。这堂“沉浮的鸡蛋”科学课,通过将抽象概念融入趣味实验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在亲手操作与直观观察中,亲身体验了密度与浮力的神奇作用,不少孩子眼中闪烁着光芒,主动向志愿者追问起更多科学问题。


图为小朋友们认真倾听志愿者讲解”鸡蛋沉浮“背后的科学原理
此次科普活动有效激发了乡村儿童探索科学的热情,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注入了活力。青春无限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代表坚定表示,他们将持续走进乡村校园,开展更多趣味科普活动,扎实助力乡村儿童科学启蒙,点燃求知火种,照亮未来梦想!

撰文|冯李乐

图片|冯李乐

一审|徐婧

二审|谭月 凌霞

三审|苏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凌霞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