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工商“文润乡土小分队”赴杨柳村解码乡土文化IP赋能乡村振兴的密钥
7月18日,湖南工商大学“文润乡土小分队”深入浏阳市杨柳村,通过专访村支书肖敏生、博士家庭代表邵子莲及实地走访,探寻这一声名远播的“博士村”如何以优良家风为内核,打造特色文化IP,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图为团队成员与肖敏生书记、张婷婷委员合影
享有“湖南家风第一村”美誉的杨柳村,依托深厚人文底蕴,深挖“家风家训”文化精髓,成功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IP,有效激活了乡土文化内生动力,有力带动了乡村产业振兴。“‘不比家境比家风’是我们杨柳村人的座右铭。”肖敏生书记的话语,生动诠释了该村以家风育人、以文化兴村的核心理念。
人才辈出源于代代相传的好家风。2008年建成的湖南省首个村级文化馆,于2014年升级为“廉洁家风馆”,通过“家风传承、敏而好学、为善最乐、自强不息、敬业守业”五大篇章展示真实感人的家风故事与典型人物,馆藏博士名录成为连接游子、激励后学的情感纽带。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杨柳家风馆
博士肖江的母亲邵子莲是家风实践的典范。“培养孩子自立、自信、自强是核心。”她分享道,儿子三岁学穿衣、八岁帮洗碗,在父母言传身教下,勤俭节约、自律好强的品质深入骨髓。肖江视母亲为榜样,邵委员也期望其未来回馈家乡,“为社会做贡献,为村上做公益”。邵委员用亲身经历向我们诠释了家风的重要性,杨柳村的家风密码在谈话中悄然揭晓,为团队理解“博士村”文化提供了鲜活注脚。
▲图为团队成员与邵子莲女士座谈
杨柳村正将“博士村”、“家风村”声誉转化为发展动能。展望未来,肖书记提到要充分利用村内现有的资源,在发展村内工业的同时,建设“家风课堂”、“农博馆”等设施,打造具有杨柳特色的研学路线,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推动杨柳村的发展。
此次杨柳之行,是一次学术调研,更是一场青春智慧与乡土情怀的对话。杨柳村在文化传承中的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团队成员表示,将把调研中收集的鲜活案例转化为理论成果,积极为深化“博士村”IP建设、优化乡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路径建言献策。在这场双向奔赴中,乡土文化的旺盛生命力正与青年学子的创新思维碰撞出璀璨火花。
撰文 | 贺湘雪、廖泽南
图片 | 黄靖、田想、何媛
审核 | 阳信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廖泽南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