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的“三生三世”奇妙课堂 ——“青春机械”志愿服务队在十堰市房县中坝乡中坝学校开展核知识科普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27 20:3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徐一刚 张必豪 曹骏坤   阅读 2.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徐一刚 张必豪 曹骏坤)科学筑梦,知启童心。湖北文理学院“青春机械”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在十堰市房县中坝乡中坝学校,为孩子们展开一幅铀元素的“生命画卷”。这场充满创意的科普课堂,虽无实物教具,却以生动的讲解与互动,让孩子们读懂了这种特殊元素的“三生三世”。

活动伊始,志愿者指着屏幕上1954年广西发现的第一块铀矿石图片,娓娓道来铀的“第一世”:“它像沉睡的宝藏,直到被科学家发现,才开启了它的使命。”孩子们睁大眼睛,认真聆听这块“开业之石”如何走进中南海,成为中国核工业诞生的关键信物,眼神中满是对科学历史的好奇。

图为志愿者向小朋友们展示第一块铀矿石图片

随后的“第二世”讲解环节,志愿者用 “魔法变身” 的比喻串联知识:铀矿石先变成黄色的“黄饼”,再通过像“筛沙子”一样的浓缩技术,转化为核电站所需的燃料。展示铀浓缩流程图时,志愿者形象地解释:“就像把糖水熬得更甜,这个过程能让铀的能量变得更集中。” 当听到“1千克铀的能量相当于2500吨煤”时,孩子们忍不住发出阵阵惊叹,课堂气氛愈发热烈。

图为志愿者介绍铀矿石如何转化为核燃料

紧接着的互动游戏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志愿者在黑板上画出闭环箭头,让孩子们轮流扮演 “铀矿”“浓缩厂”“核电站”“后处理厂”,用接力传递粉笔的方式,演示铀从开采到再利用的全过程。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孩子们在游戏中加深了对核工业流程的理解。当有孩子担心核电站安全时,志愿者以 “啤酒与白酒” 的对比巧妙解答:“核电站的铀像啤酒,浓度低;原子弹的铀像白酒,浓度高,所以核电站很安全。” 还介绍了核电站的四道安全屏障,“就像给铀穿了四层防护衣”,消除了孩子们的顾虑。

图为志愿者介绍核电站的“四层防护衣”

铀的“三生三世” 奇妙课堂虽短暂,却如闪耀的科学之光,将探索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也成为本次宣讲活动中一段趣味盎然、启迪思维的珍贵记忆。未来,“青春机械” 志愿服务队将继续怀揣对科学普及的热忱,为乡村孩子们带去更多奇妙的知识课堂,让科学的萌芽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曹骏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