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肇庆市冷坑镇,骄阳炙烤着连片的田垄,却挡不住广东药科大学“药文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的脚步。7月10日,队员们分别走进肇庆全发楼边全农蔬菜基地和怀集县金群食品有限公司,与负责人深入交流,在泥土芬芳与机器轰鸣中,解码乡村振兴的“冷坑答案”。
一、“菜篮子”基地:订单为笔,绘就“从田头到餐桌”的精准图景
肇庆全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怀集县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牵头实施主体。该公司在冷坑镇双甘村、楼边村、熔炉村以及马宁镇寨村村等地共发展标准化供港蔬菜基地3000多亩,同时还成立了5家蔬菜种植合作社,有效带动1000多户果蔬种植户发展农业产业。
10日上午实践团来到全发公司双甘村蔬菜基地。“你们看这排白瓜,藤蔓上挂着的每一根,都知道要去香港的哪个超市。”菜园基地负责人钟经理指着田垄间挂线整齐的蔬菜,向实践团介绍道。这片深耕十余年的基地,以“订单管理”为核心,视产品质量为生命,将“全发”蔬菜稳稳送进香港超市,年复一年书写着“供港”的放心口碑。
“做农业,三样东西缺一不可:会种、会管、会卖。”钟经理坦言,基地能在怀集地区稳居前列,靠的是“订单引路”的精准模式,“就像给蔬菜‘提前买票’,销路从来不是问题。”从播种前就能对接香港的订单与超市的固定档口,到按公司专家三十余年的经验和技术规划每月农作,再到将蔬菜加工成“切好就能炒”的净菜,每一步都紧扣市场需求。
在调查中,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了基地的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规范化管理,田间地头遍布监控,根据果蔬长势与环境变化精准耕作,员工每日汇报产量、用工量与工作内容,“‘照顾蔬菜要像照顾宝宝’,我们会用心打造每一件产品”;精细化管理亦是人性化管理,老板心系员工冷与暖,员工情倾企业乐与忧。公司老板虽身在总部,但信任员工,放权给员工,员工们“把公司当自家”的理念,让员工从“打工者”变成“主人翁”。
调查中,更令实践团感动的是基地的“连农带农”模式,体现了“先富帮后富”的精神。“我们出种子、教技术,农户跟着种,按规范的都能赚钱。”钟经理说,按基地标准种植的农户,收入能比散种高出一大截。如今,基地不仅解决了数百人的就业,更让周边农户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政府修水沟、给政策,我们埋头干,老百姓跟着富,这就是最好的振兴。”
二、花生加工基地:鲜字为墨,书写“小花生”的大作为
怀集县金群食品有限公司是目前怀集县首家从事花生加工烘焙厂家。其产品金群白玉花生,精选怀集本地优质新鲜湿花生,采用传统加工古法制作,让花生保留原生态自然花生香,从内而发,粒粒入味。
10日下午实践团来到怀集金群食品有限公司花生加工基地。刚进门,水煮花生的清香便扑面而来,负责人黎经理正和工人一起筛选新鲜花生。这家2022年才起步的小企业,用三年时间将本地花生从“农户自食”变成了“特色商品”,年加工量已突破100万斤。
“别人做干花生,我们坚持做鲜花生——这是咱的底气。”黎经理拿起一包包装精美的白玉花生,向队员们解释差异化之路。与市面上常见的干花生制品不同,基地主打“鲜采鲜加工”,一年两季采收的花生,从农户手中收下后必须当天处理加工,加入食用盐及多种中草药等天然调料水煮,最大程度锁住清甜口感。黎经理谈道“白玉花生吃多了不上火,这是本地人的智慧,也是我们的卖点。”
谈及创业初衷,黎经理的话朴实却有力:“以前农户种花生,要么自己吃,要么在村里零散卖掉,不值钱。我们包收购,2.5元一斤,现款现结,让他们采收下来就能变现。”如今,基地通过“人工挑拣+机器筛选”的方式保证花生品质,靠着村民的互相推荐介绍,靠口碑在本地站稳了脚跟。
交流过程中,公司负责人流露了他们的助农情节。“最难的是让农户信你,还有现实条件的限制。”黎经理坦言,起初不少荒地无人耕种,农户怕花生“种了卖不掉”;同时,由于土地条件不适宜,适用于本地花生收获的机械至今未能开发,采收效率较低。为带动大家种地热情,基地便先建示范田,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黎经理也谈到助农行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现在老年人多,用微信安排收货不方便,就等年轻人返乡帮忙沟通。慢慢的,问的人越来越多,荒地也一点点绿起来了。”
三、共富底色:在坚守与创新中生长的振兴力量
走访交流中,两家公司负责人的话语里,藏着共同的关键词——“坚守”。钟经理和黎经理都提到“做农业要有恒心”。“要把地当成自家的,才能做好。”钟经理的话道出了对土地的敬畏;“第一年营业额才十多万,现在慢慢涨,急不得。”黎经理的话说出了对未来的信心。
“创新”与“联动”,是冷坑振兴的另一抹亮色。菜园基地的订单加工、花生基地的鲜品定位,是对市场需求的创新回应;政府修水沟、助宣传的支持,企业带农户、共致富的担当,织就了“政企农”联动的温暖网络。“大领导来考察时总说,我们是‘实在干’。”钟经理的自豪,正是对“乡村振兴要靠实干”的生动诠释。
夕阳西下,队员们踏上归途。菜园里的藤蔓仍在生长,花生加工厂的机器还在运转,而队员们心中的感悟早已生根: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藏在订单的墨迹里、筛选花生的指尖上、农户增收的笑容里。正如冷坑镇的土地,沉默却有力量,只要肯扎根、愿坚守,就一定能结出共富的果实。
撰文 | 刘嘉宝
图片 | 突击队全体成员
一审 | 陈欢欣
二审 | 徐中岳
三审 | 黄晓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欢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