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禹志愿服务队”红色引擎第二分队:青春笔触下的十堰市郧阳区青龙泉小学与香菇小镇美丽图鉴

发布时间:2025-07-27 18:0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曾钰   阅读 4.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6讯日讯(通讯员 曾钰)为展示乡村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特色文化,以艺术方式呈现乡村的多元面貌,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青春活力,近日,“本禹志愿服务队”红色引擎第二分队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龙泉小学开展了以“青春手绘 美丽乡村”为主题的特色活动,志愿者和孩子们共同拿起画笔,将乡村的生机与愿景绘于墙面与画布,不仅为青龙泉小学增添了生机,让乡村小朋友们更好的获得文化艺术的熏陶,也积极响应了国家号召,推动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让墙壁“说话”,让色彩“绽放”

活动伊始,志愿者团队们集思广益,最终决定画《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动画人物,先勾勒轮廓,再填充色彩,喜洋洋的聪明机智、沸羊羊的仗义鲁莽、灰太狼的执着坚韧……渐渐成型,孩子们围在一旁,指着墙上熟悉的形象欢呼。原本单调的墙面变得活泼起来,成了青龙泉小学的“童话角”,从此盛下小朋友们整个童年的欢畅。

图为志愿者们画好的墙壁   一笔一画,染白为彩

活动期间,志愿者们带领着青龙泉小学的小朋友们围站在画布旁,画笔在孩子们手中舞动,有的画葱郁山林,有的描清澈溪流,还有的添上嬉戏的小鱼和飞鸟。志愿者们在旁边耐心的讲解“绿水青山”的意义,孩子们似懂非懂,却用稚嫩笔触铺满画布。这不仅是一幅画,更是种子,在童心播下守护自然,共富的希望。

图为志愿者和小朋友们一起画画

香菇铺就的乡土路

经过志愿者们的走访调查发现,郧阳区是传统香菇产区,有种植香菇的基础。当地建设了占地1260亩的香菇基地,分10个片区,有大棚666个、小棚270个,322户种植户在此发展,一户一棚,一年三茬,一个好的大棚年纯收入可达12万元。当地还引进绿筷子、爱蘑食品等7家企业入驻香菇精深加工产业园,形成了香菇研发、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香菇还出口到日韩等国家。因此,志愿者们还以“香菇小镇”为主题进行了作画,这不仅肯定了特色产业带动致富的可行性,为其他类似地区探索乡村发展路径树立榜样,也推动更多地方走上特色化、可持续的致富路。

图为志愿者们共同作画

图为红色引擎第二分队画好的作品   从“绿”到“金”,不止是风景

据悉,香菇小镇通过发展香菇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增收。小镇配套建设了1200多亩香菇基地,香菇种植规模从最初的300万棒发展到5000多万棒,建设香菇大棚4.9万个,带动1万余农户、2万余名农民在家门口种菇增收。香菇小镇在发展过程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保护。例如白桑关镇发展林下野生菌基地6000亩,培育黄金菇、鸡腿菇等林下仿野生菌基地1000亩。这种林下经济模式,充分利用了森林资源,减少了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有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还能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图为小朋友和志愿者们共同完成的白布画作品  此次活动通过画笔描绘“绿水青山”,让小朋友们在涂色、勾勒的过程中理解“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财富”的道理,在自由创作中收获快乐与自信,艺术成为童年温暖的记忆,让青龙泉小学的墙体焕然一新,也增强了小朋友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让绿色发展的理念继续传承下去。“本禹志愿服务队”红色引擎第二分队的志愿者们的脚步不会停歇,他们会带着更饱满的热忱,深耕乡村的每一寸土地,携手乡亲们守护绿水青山,用陪伴温暖童心,用实干助力发展,让青春的光芒照亮乡村振兴的征途,让每一份付出都化为乡村向上生长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4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