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渭水清源,绿动关中”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探寻绿色农业密码

发布时间:2025-07-27 17:3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韦书杰 雷子云 陈欣睿   阅读 5.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盛夏时节,“渭水清源,绿动关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赴陕西省关中地区农村可再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路径探索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乡村,聚焦农村可再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瓶颈问题,开展实地调研与科学采样,为探寻乡村振兴绿色动能提供支撑。

扎根乡土,扫描痛点

实践伊始,团队便扎进石槽村、三教村等典型村落。成员们分工明确,一组在玉米地采集了首份土壤样本,其他成员则深入农户家中,通过问卷访谈详细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现状、生产模式与废弃物处理情况。调研发现,当前农户处理废弃物的方式较为传统:秸秆大部分仍采用就地焚烧或简单堆放;畜禽粪便在小型散养户中常露天堆放或直接还田,养分利用率偏低且卫生条件较差。

图为夜幕降临之际团队成员调研访谈三教村农户。陈欣睿 供图

聚焦难点,探寻废弃物“重生“路径

次日,团队又开启了新的调研篇章。调研的核心,直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现实困境。在阿寿村,团队成员不仅采集了关键的粪便样品,更在与村民、养殖场负责人的深度交流中,捕捉到核心痛点:尽管部分地区引入了堆肥、沼气发酵等技术,但存在认知普及率不足、推广不均衡等问题。有机废弃物或被简单丢弃,或处理不当造成污染,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并存的现象亟待解决。团队在布头村养殖场实地观察的鸭子粪便处理流程,为团队提供了宝贵的现实案例。该场建设了简易发酵池进行堆肥处理,但在碳氮比调节、翻堆频率等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

图为团队成员在布头村养殖场收集鸭子粪便。陈欣睿 供图

政校协同,共绘绿色蓝图

为促进调研成果转化,实践团主动对接大荔县农业局。团队成员与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围绕“畜禽粪便处理技术普及率”、“秸秆资源化利用率”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度对话。农业局方面详细介绍了当地在扶持小型沼气工程、试点有机肥厂建设等方面的政策举措与现有基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荔县针对农业废弃物(秸秆、畜禽粪便)分类施策:秸秆处理上,小麦秸秆靠合作社打垛外销、后续升级机械提利用率,玉米秸秆青储粉碎供养殖,果树枝条待引企提效,秸秆焚烧由放转控并宣传引导;畜禽粪便处理中,牧原等规模场以先进工艺实现粪便循环利用(供农、制肥、沼气自用等),散户养殖以技术指导规范牛羊粪发酵还田。全县正通过选机械、引企业、强技术等手段,推动农业废弃物处理更规范高效、循环减污。

图为大荔县农业局副局长穆永峰向团队成员们讲述大荔县农业绿色发展现状。陈欣睿 供图

科技赋能,成果初显

为期三天的调研中,实践团共采集土壤、肥料、粪便样本十余份,完成农户问卷百余份,拍摄影像资料数百张。通过数据整理与分析,团队初步发现:关中地区农村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上存在技术推广不均衡、农户意识待提升等问题。基于此,成员们计划将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成分检测,并结合调研数据撰写专项报告,为地方政府提供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图为团队成员们与西里村村书记合影留念。陈欣睿 供图

青春担当,书写环保答卷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环保不仅是实验室的数据,更是深入基层的探索。”实践团成员感慨道。从石槽村的初次走访到农业局的政策对话,这支年轻的团队以专业视角破解农村环保难题,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的绿色之路。他们的行动不仅为地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以科技赋能基层治理的责任担当。渭水清源,见证青春力量守护乡土;绿动关中,建大学子的绿色足迹仍在延伸。未来,他们将继续深化研究成果,推动更多环保技术走进田间地头,为绘就乡村振兴的生态画卷贡献智慧与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韦书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