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丨调研赋能课堂,文脉浸润童心——广州商学院“潮音心连心”突击队揭阳历史文化调研与课堂传承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27 19:3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江安蕙 李沚锜 吉明琅   阅读 2.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江安蕙)溯历史过往,探文化根脉

7月14日至15日,广州商学院“潮音心连心”突击队非遗调研组展开系列历史文化调研,先后走进榕江西湖与郑大进府,以实地走访、文献梳理、影像记录等方式,深入挖掘揭阳本土历史遗产的文化内涵。

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倾听了不同年龄段游客分享榕江西湖对他们的独特意义。其中一位受访的归乡客表示,这里是他在揭阳最钟爱的地方,每次到访,儿时父亲带他玩耍的情景便一幕幕浮现眼前。队员们用影像与录音,细致捕捉榕江西湖的历史沿革与风土人情,让流淌的湖水与鲜活的故事共同构成文化传承的鲜活注脚。

图为榕江西湖

次日,突击队非遗调研组在揭东区玉滘镇山美村书记的带领下,前往郑大进府进行实地考察。这座清代官宅的简朴令人印象深刻:内部陈设极简,甚至缺乏常规家具;外墙石板光洁无纹,与常见官府建筑的繁复雕刻形成鲜明对比。这充分体现了郑大进为官清廉的品格——不慕虚名浮利,唯求以所学所思造福百姓,助其安居乐业。

图为村书记为队员讲解郑大进府历史

村书记讲述的“瑞凝天姥”牌匾故事更令人动容——郑大进获御赐牌匾后,因家境清贫竟将其用作床板,这份不慕虚名的清廉品格,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先贤“以和为贵、造福百姓”的精神内核:他不仅自身秉持清正廉明的操守,更倡导以平和、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人与事务。而如今,山美村特意设立村委调解室,正是对这份精神的当代传承与实践,通过调解村民纠纷、化解邻里矛盾,将“以和为贵”的理念融入日常治理,让郑大进的清廉之风与为民情怀在新时代依然发挥着积极作用,教育着后人坚守正直品格、心系集体与他人。

图为村委调解室内墙

两日调研让队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榕江西湖,系统学习了郑大进精神以及其府邸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修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为后续团队开展“历史文化进课堂”活动储备了丰富素材,让沉睡的史料化作可触可感的文化养分。

图为合影留念

调研入课,厚植文化认同

7月16日,广州商学院“潮音心连心”突击队非遗调研组带着两日调研的鲜活成果,将榕江西湖的变迁故事与郑大进的清廉往事搬进课堂,为孩子们带来一堂扎根本土的历史文化课。

图为历史文化课

课堂以榕江西湖的实景图片切入,队员们结合调研中梳理的史料,从水域的历史沿革讲到周边环境的时代变迁,细致讲解这片湖泊如何见证揭阳的发展轨迹,以及它在不同时期承载的社会功能与人文意义。通过老照片与现状图的对比展示,孩子们直观感受到西湖在时光流转中的变与不变,理解了这片水域为何能成为几代人共同的记忆载体。

随后,队员们转向郑大进府的讲解。屏幕上依次展示府内简朴的陈设、光洁无饰的外墙等实地拍摄素材,配合调研中整理的史料,系统介绍郑大进的生平事迹与为官理念。重点讲述“瑞凝天姥”牌匾的由来及其被用作床板的往事,以具体事例阐释其不慕虚名、清廉自守的品格,以及“以和为贵、造福百姓”的执政理念。

图为课堂讲解

整堂课通过史料展示、故事讲述与逻辑梳理,将调研收集的碎片化信息转化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孩子们专注聆听,从榕江西湖的自然与人文交融中,触摸到家乡历史的温度;从郑大进的清廉故事里,感受到先贤精神的力量。

随着这堂浸润着本土记忆与先贤品格的历史文化课落下帷幕,“潮音心连心”突击队第二次“调研成果进课堂”实践圆满结束。此次实践再次印证,“研教相长”的模式为本土文化传承提供了鲜活路径——调研的深度决定了课堂的厚度,而课堂的温度又反哺着调研的价值。未来,广州商学院“潮音心连心”突击队将持续深耕揭阳历史文化资源,让更多隐藏在街巷与典籍中的故事走进课堂,以青年力量守护文化根脉,让本土历史的星河在代代相传中愈发璀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江安蕙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