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迹数旅”淄川行:青春力量赋能齐文化新传承

发布时间:2025-07-27 18:0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仝佳乐 姜程硕   阅读 2.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深入挖掘齐文化的历史根脉与时代价值,探寻齐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传播新路径,近日,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齐迹数旅”社会实践团走进淄川博物馆,聚焦馆藏文物中的齐文化元素开展实地调研活动,以青春力量赋能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播。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淄川博物馆门前合照

实践团成员踏入淄川博物馆,“般阳古城”四字与下方刻着前言的黑色石碑映入眼帘。石碑以中英双语勾勒淄川作为齐国故地的历史脉络。成员们驻足凝视碑文,交流中一致认为,碑文采用中英双语呈现,既为不同背景的参观者理解淄川历史提供了便利,也为团队后续策划多语种传播齐文化的方案带来了有益启发与实践参照。

图为进门处黑色石碑

实践团成员分别参观了北沈遗址出土陶器展区和般阳古城展区。在展区内,成员们通过观察器物、结合考古场景与文献,既直观了解了淄川古代生活风貌、葬俗特色,也梳理出其与齐国的渊源,感受到齐文化在经济、城建等领域的智慧。其中,般阳古城“因势利导、务实高效”的规划理念最令人印象深刻,这一细节生动体现了齐文化“经世致用”思想的落地,让成员们对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联有了更具体的感知。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北沈遗址出土陶器展区

实践团还重点关注蒲松龄与齐文化的精神关联。在“聊斋诗意画集”展区,成员们发现《聊斋志异》中批判现实、关注民生的齐地人文精神,与齐文化“务实开放、敢为人先”的内核一脉相承;通过蒲松龄生平展板,进一步探讨了齐文化在明清时期的传承创新,以及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滋养。

图为展区蒲松龄生平介绍

随后,实践团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围绕齐文化内涵、淄川地域特色及博物馆传播作用展开交流。工作人员介绍了淄川作为齐国故地的背景及文物保护工作,提及博物馆通过特展、进校园等活动推广齐文化,但当前面临年轻群体兴趣不足、讲解缺乏新意等传播挑战。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入门处合照

此次淄川博物馆之行,让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从般阳古韵的符号指引到石碑前言的历史梳理再到文物本身的实物见证,齐文化的传承正通过“符号+文字+实物”的立体方式代代相传。后续,团队将系统梳理调研成果,结合专业优势,探索助力淄川博物馆唤醒沉睡文物的创新传播方案,让齐文化的“淄川篇章”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撰稿  仝佳乐  姜程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宋恩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