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 (通讯员 林雄)韩水之滨,韩山之麓,千年学府承昌黎遗风。近日,韩山师范学院楫动行远突击队在潮州市饶平县汫洲镇汫南小学开展了一场以潮汕红桃粿为主题的特色义教活动。课程通过手把手教学红桃粿制作技艺、解读其文化密码,并创新开设非遗美食书签课,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度触摸潮汕传统文化脉络。
文化解码:从舌尖符号到精神密码
课程设计中,文化讲解环节并非简单罗列知识点,而是以 "生活场景" 为锚点,搭建起传统与当下的桥梁。授课队员佘煜、周锦俊用孩子们熟悉的节日场景切入:"春节祭祖时,奶奶会蒸上一笼红桃粿,这是在告诉祖先 ' 家里平安吉祥 ';冬至时节,红桃粿会和汤圆一起出现,寓意 ' 团团圆圆、长寿安康 '。" 从婚嫁时作为 "添丁添福" 的聘礼,到建房时作为 "镇宅纳吉" 的供品,红桃粿在潮汕人生命礼仪中的多重角色被一一拆解,孩子们忽然意识到,这份日常可见的美食,原来藏着祖辈对生活的深情注解。
图为学生展示在课堂上自己制作出的红桃粿。林雄供图
技艺实践:在揉面捏粿中体会 "匠心" 传承
在实践操作环节,授课队员佘煜、周锦俊将提前准备好的糯米粉、花生馅、芝麻等材料分发给各组,示范揉面、包馅、压模的关键步骤。“面团要揉到光滑不粘手,馅料要捏成小圆球才好包。” 孩子们围在桌前,小手沾满米粉也不在意,有的专注捏制桃形轮廓,有的兴奋地用传统粿印按压花纹,不时举着自己的 “作品” 向老师请教。
▲图为授课队员佘煜、周锦俊为学生示范制作红桃粿。黄道坡供图
创意延伸:从书签到生活,让文化 "活" 起来
随后开展的非遗美食书签课上,授课队员陈可欣、许佳梓、李静棉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将学到的红桃粿知识转化为创意灵感,在书签上创作出新的文化符号。有的学生在书签上绘制红桃粿与粿印的图案,有的学生用彩笔写下 “红桃粿象征吉祥” 等文化要点。这些独特的书签不仅成为课堂笔记,更成了传承文化的小小载体,非遗文化的种子在创作中已经悄然生长。
▲图为授课队员许佳梓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制作的红桃粿主题非遗美食书签。许佳梓供图
这场以红桃粿为媒的课程,早已超越了 "教做美食" 的表层意义 —— 它是一次精心设计的文化浸润:通过解码符号让孩子们理解 "我们从哪里来",通过实践技艺让孩子们掌握 "传统如何做",通过创意延伸让孩子们思考 "文化往哪里去"。
▲图为学生展示在课堂上自己制作出的红桃粿
正如指导老师陈艺琳所说:"乡村孩子的文化自信,不该只来自课本里的远方,更应扎根于脚下的土地。当他们能从红桃粿里读出祖先的智慧,从粿印纹路里看到传承的力量,这份认同与热爱,终将成为滋养他们成长的精神沃土。" 而这,正是楫动行远突击队在乡村教育中播撒的种子 —— 用本土文脉浇灌童心,让文化之树在桑梓之地生生不息。
撰文 |陈小慧 朱原苇 陈柑霖 林雄
图片 |许佳梓 林雄
一审 | 蔡敬涛 黄道坡
二审 | 林雄
三审 | 陈艺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雄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