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青年学子在文化传承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调研中增长才干,2025年7月6日至7日,广东医科大学携阳三下乡社会实践队10名队员走进湖南省长沙市,开展为期两天的“探寻湖湘文化根脉”主题调研活动。队员们先后走访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湖南省美术馆、湖南省博物馆、恰同学少年广场等文化地标,在触摸历史、感悟精神、对话文明中,将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转化为青春奋进的动力,用实践书写“文化自信”的青年答卷。
▲图为伟人毛泽东的名言
触摸历史初心,在时光现场汲取信念力量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句话刻在走廊墙上,更刻进了学子心里。”站在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的“第八班教室”复原场景前,队员李同学指着墙上的名言轻声说。7月6日上午,调研首站来到这里,作为毛泽东青年时期求学、从事进步活动的重要场所,馆内的泛黄课本、冷水浴水井、“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手稿复制品,都在诉说着先辈探索真理的热忱。
▲图为志愿队在纪念馆门口合照
队员们围在讲解员身边,认真聆听“毛泽东在雨中跑步锻炼意志”“组织进步社团传播新思想”的故事,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当看到毛泽东批注的《伦理学原理》原稿复制品上密密麻麻的批注时,队长王同学感慨:“青年时期的坚定信念,是照亮一生的光。作为医学生,青年医学生的‘信念’就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这场调研不仅是历史知识的学习,更成了一场“与先辈对话”的精神洗礼——队员们在纪念馆留言簿上写下:“以青春之我,承先辈之志”,字里行间满是青年的赤诚。
▲图为队员研读馆内文稿
对话古今文明,在文化长河中涵养情怀
从历史记忆走进艺术与历史的殿堂,湖南省美术馆的展厅里,一场“孤独症儿童主题画展”让队员们驻足良久。画作中,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描绘星空、笑脸,搭配志愿者写下的“每个星星都有自己的光芒”注解,让学医的队员们深有感触:“就像对待患者,要看见每个个体的需求,文化传承也是如此,要读懂每个细节里的温度。”隔壁展厅的傩面具艺术展更添厚重感,队员们一边拍摄面具上的纹饰,一边记录其“驱邪纳福”的文化寓意,队员刘同学的笔记本上画满了简笔图案:“这些传统符号里,藏着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值得深入研究。”
▲图为描绘孤独症儿童笑容画作
▲图为队员认真观摩作品背影
湖南省博物馆的“时空对话”更显震撼。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仅重49克,薄如蝉翼的纹路里藏着汉代纺织技艺的巅峰;“长寿绣”锦袍上的云纹流转,诉说着古人对生命的敬畏;新展“遇见庞贝古城”中,古罗马的雕塑与湖湘文物隔空相望,让队员们惊叹“文明虽远,初心相通”。医学与文化的跨时空呼应,让调研多了一份专业共鸣。两天里,队员们累计记录文化细节120余条,拍摄资料照片300余张,为后续整理湖湘文化与医学传承关联的调研报告积累了丰富素材。
▲图为素纱单衣。
▲图为辛追墓出土的湘绣“长寿绣”
续写青春答卷,在精神坐标中明确方向
7月7日清晨,恰同学少年广场的江风裹挟着历史的回响。隔江远眺橘子洲头的青年毛泽东雕像,广场上“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金色大字在阳光下耀眼。队员们齐声诵读《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与医学生“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誓言交织,成了最动人的青春宣言。
▲图为队员们齐声诵读《沁园春·长沙》
▲图为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雕像
“湖湘文化里的‘经世致用’,和学医‘学以致用’本质相通——都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队员在分享会上说。两天的调研,队员们不仅整理出《湖湘文化中的精神密码》调研笔,形成了“文化+医学”的跨界思考:将湖湘先辈的“担当精神”融入医德培养,把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健康服务结合。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让队员们在湖湘文化中汲取了精神养分,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传承文明、勇担使命”的风采。正如指导老师所言:“文化调研不是终点,而是青年将文化自信转化为行动自觉的起点。希望队员们带着这份感悟,在学医路上更懂‘为何出发’,在服务社会中更明‘往何处去’。”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冯嘉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