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 关秀菊 张青茹 崔泽荀 肖博)为引导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铭记工业抗战历史,6 月 24 日,东北电力大学“理响青春、吾辈力行”理学院实践团走进吉林市丰满劳工纪念馆、丰满大坝、吉林机器局旧址,开展 “溯工业抗日史脉,赴振兴报国新程” 主题实践调研活动。
丰满劳工纪念馆:铭记血泪,汲取奋进力量
实践团首站抵达丰满劳工纪念馆。馆内陈列的泛黄历史照片、残破的劳工工具与 “万人坑” 遗址复原展区,无声还原着 1937 年侵华日军强征劳工修建丰满水电站的血泪史 —— 数万劳工在超 16 小时高强度劳作、缺衣少食的恶劣条件下,数千人葬身于此。
实践团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认真聆听每一段历史故事,仔细观看每一件展品。劳工们在墙壁、工具上偷偷刻下的抗日标语等抗争印记仍清晰可见,成员们深受触动,这些浸染着血泪的抗争印记,让青年学子真切感悟到民族精神在苦难中孕育的不屈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驻足 “万人坑” 遗址复原展区。通讯员 宋雨轩 摄
丰满大坝:新旧坝体见证能源强国蜕变
实践团成员来到丰满大坝脚下,新旧两座坝体隔江而立形成震撼对比:1937年始建的旧坝墙体仍残留着殖民掠夺的历史痕迹,而相邻的新坝则以现代化混凝土坝体彰显着中国水电建设的自主实力。
实践团成员沿坝体步道实地观察,通过查阅现场展板资料了解到,新坝总装机容量达148万千瓦,年均发电量超10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00万吨。
成员们驻足坝体观景平台,远眺江水经发电机组奔涌而出的壮观景象,直观感受这座“东北清洁能源地标”从“屈辱工具”到“强国重器”的历史蜕变,也对未来清洁能源的发展充满信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丰满大坝脚下仰望坝体。通讯员 宋雨轩 摄
吉林机器局旧址:探寻工业起源,传承抗战精神
实践团成员们来到吉林机器局旧址。吉林机器局旧址作为东北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承载着特殊历史意义。这里是东北第一座近代兵工厂,更在抗战时期上演了“设备拆解内迁”的悲壮故事——工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将关键机床转移至后方,为军工生产保存命脉。
成员们围绕陈列的机床、枪炮等文物,深入观察其构造工艺,从饱经沧桑的工业设备中探寻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脉络,感悟抗战时期工人们的爱国精神与奋斗力量。
参观过后,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深刻认识到了工业发展对国家强大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遗址现场围绕文物交流。通讯员 宋雨轩 摄
从劳工纪念馆的血泪印记到大坝的今昔蝶变,从机器局的工业火种到新时代的创新实践,东北工业的百年历程,正是一部中国人民在抗争中守初心、在奋进中谋自强的生动注脚。青年学子在触摸历史温度的过程中,既读懂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更明晰了“科技强国”的时代使命。这样的实践探索,让红色基因在行走中传承,让工业精神在感悟中延续,为青年一代投身国家建设注入了持久动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青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