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衡阳师范学院“‘铜’心‘碳’索”科普队的匡依琳老师,带着趣味十足的“猜猜他是谁”主题课走进二年级语文课堂。这堂融合观察描述与互动游戏的写作课,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会捕捉特点,为表达能力披上灵动的“魔法外衣”。
课堂伊始,一个经典问题引发热烈讨论:“大家能从描述中猜出他是谁吗?”随着“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金箍棒,有一对火眼金睛”的文字出现,孩子们立刻齐声喊出“孙悟空”;当读到“生来拥有神奇力量,勇敢善良,打败过龙王三太子”时,“哪吒”的答案又响彻教室。匡老师笑着引导:“这些描述就像给人物画了画像,使得其一眼就能认出来!”
图为上课
深入讲解环节,匡老师带着孩子们拆解“描述”的秘诀:从外貌入手,“头发又黑又硬,像小刺猬”;从性格着眼,“特别爱笑,一个小笑话能笑个不停”;从爱好展开,“酷爱踢足球,经常在操场奔跑”;从品质延伸,“会主动安慰没考好的同学,还送酸奶”。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写人要抓住这些特别的地方!”当讲到“用具体例子让描述更生动”时,孩子们跟着念起口诀:“写外貌,抓特点;写事情,说清楚;这样的描述,大家都能猜得出!”
互动游戏环节更是让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四人小组里,有的孩子描述“她皮肤白白的,眼睛大大的,六一节在舞台上跳舞很美”,组员立刻猜出是班里的舞蹈小明星;有的说“他跑步像一阵风,体育课时第一个冲过终点”,大家马上指向运动健将。孩子们一边猜一边补充:“如果再说说他的头发,就更好猜了!”“可以加上他笑起来的样子呀!”
图为视频讲解
“这就像给文字装上了‘放大镜’,”匡老师趁机总结,“能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孩子们纷纷拿起笔,有的写“爱读书的她,下课总坐在座位上,看得连上课铃都差点没听见”,有的写“调皮的他,总爱把橡皮切成小块,像玩积木一样”,稚嫩的文字里透着满满的观察力。
这堂“猜猜他是谁”课,不仅让二年级孩子掌握了描写人物的实用方法,更让他们明白:写作的魅力,在于发现并写下那些独一无二的特点。当孩子们懂得用文字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表达的种子便在童心间悄然发芽,绽放出灵动的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谭大山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