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理解武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青年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文化自信,重庆经贸学院“青融武隆行·执笔青春践初心”社会服务践行团赴羊角古镇羊角双鸽豆干和华来食醋开展调研。团队通过实地采访、技艺体验与深度交流,切身感悟非遗匠人的精神坚守。
图为羊角双鸽豆干 朱欣渝/供
图为羊角双鸽豆干非遗传承人 罗苹丹/供
团队率先探访非遗羊角双鸽豆干传承人石登阳先生。石先生分享其近30年制作历程:下岗后因武隆旅游兴起投身豆干行业,坚持采用纯菜籽油与天然香料卤制,以高温灭菌技术杜绝防腐剂添加,通过冷处理保障食品安全。他现场讲解“小火慢卤”的核心工艺,强调“良心人做良心事”的信念——手把手传授学徒传统技法,坚守不添加防腐剂的中华美德,让本地人吃得放心、游客品得安心。
图为华来食醋产品 罗苹丹/供
随后团队拜访重庆市非遗传承人谢承玉奶奶。她讲述华来食醋四十载传承故事:拜师同学母亲习得技艺,坚持古法酿造——将米炒糊后与醋同熬天然着色,全程无添加剂与色素;装醋前以酒浸洗陶罐,确保风味纯净。团队成员品尝4-8年陈醋,感受其“越存越香”的特性。谢奶奶将手艺传授给六个儿女,四十年售价稳定于10元/斤,践行“让每个人品尝到健康食醋”的初心。
图为华来食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授牌 罗苹丹/供
本次实践活动使团队深刻认识到,非遗技艺承载着匠人精神的时代价值:石登阳以冷处理革新传统保质方式,谢承玉以陶罐酒浸工艺守护食醋本味,二者皆在坚守古法精髓中探索传承新径。青年学子将以传承人之心守护技艺本真,在记录炒米着色、复刻小火慢卤的实践中,让一坛醋的诚意、一块豆干的良心走进青春现场。
供稿:明思吉 肖熙铭 田宇
审核人:肖熙铭 田宇
供图:朱欣渝 罗苹丹
图像设计:幺鹏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明思吉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