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 田维甲,袁锐锋)2025年7月11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二队深入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吴道钧家庭农场(七星关区红岩河白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产业调研。志愿者们通过采访创业带头人,解码一片叶子如何撬动万亩茶山、带动千户增收的振兴吗。
图为部分白茶梯田
下午的茶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生机勃勃,白茶梯田熠熠生辉。农场创始人吴道钧支书在茶垄间向志愿者们讲述十年创业艰辛:“2012年从浙江打工回来,偶然发现白茶商机,看着家乡高海拔无污染的环境,决定先去往外地的白茶产业考察,考察完后,就下定决心回到家乡种茶;刚开始建茶园时,路都没有,是我自己修的,挖掘机都用坏两台,后面在政府的帮扶下,茶园也渐渐好起来了。”如今,农场核心产区达800亩,套种猕猴桃、枇杷、蜂糖李等经济作物800余亩,荒山真正变成了“绿色银行”。
图为吴道钧支书向志愿者们讲述个人创业史
图为吴道钧支书向志愿者们介绍白茶
吴支书在经过十余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下,成功打造了1200余亩的茶园,带动海寨社区及其周边数个乡镇发展白茶产业,每年为当地解决就业8000余人,是名副其实的致富“领头羊”。
图为吴道钧支书向志愿者们介绍茶园
在青场镇海寨社区的群山之间,吴道钧支书用一片白茶书写了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从返乡创业的"孤勇者"到带动千亩茶园的"领头羊",他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这条"茶"道不仅盘活了沉睡的荒山,更串起了土地流转、务工就业、技能培训的共富链条,让百余户村民在家门口捧上了"生态饭碗"。
图为吴道钧支书和海寨社区李主任与志愿者们合影
此次活动志愿者们通过脚下丈量茶垄、耳畔聆听吴书记的创业故事,志愿者们真切体会到乡村振兴战略在黔北大地的生动实践。不仅解码了“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产业密码,更从吴道钧支书身上读懂了“实干闯新路、坚守赢未来”的奋斗哲学。这次“三下乡”探访,是课堂知识向实践本领的转化,更是时代新人感知国情、勇担使命的起点。科技赋能农业的蓝图,在学子们心中悄然描摹。
一方白茶产业的繁荣路,一个乡村振兴的启示录。吴道钧家庭农场的成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鲜活注脚。它证明,找准特色产业、借助政策东风、激发内生动力,沉睡的荒山也能孕育“绿色黄金”。其开创的“白茶+”多元模式,为资源禀赋相似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振兴路径。这片白茶所书写的答卷,启示我们:共同富裕,需以产业为基;乡村蝶变,贵在久久为功。贵工程学子的步履丈量,正是高校智力助力地方发展的青春回响。这条由情怀与汗水铺就的“白茶振兴路”,不仅通向茶香袅袅的青山,更连接着生机勃勃、人心凝聚的美丽乡村未来图景。道至简,路犹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田维甲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